来源:【浙江广电出版】
“轰隆轰隆……”“快来看,这里有耕种机!”“真有趣!黄黄的泥土,看上去变得更亲切了!”4月2日下午,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中心小学的红领巾农艺园里轰轰作响,热闹非凡。80多名该校的少先队员正在现场观摩体验农机耕田,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播节”活动火热进行中。
从课本到生活、从知识到实践、从活动到课程,在劳动中成长。孩子们双手触摸泥土的芬芳,手捧种子,拥抱春天,播撒希望。



与城市学校不同,乡村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种植大户为队员们演示了播种技术,强调科学种植的重要性。“我要把甘蔗种得笔直,这样它们才能长得高高的!”“没错,多浇水,它们肯定能迅速成长。”该校云山中队章洛诚用双手紧紧握住甘蔗头,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安置在挖好的小坑中,随后轻轻用土覆盖。“‘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是学校的校训,每年春天孩子们都会参加学校的‘春播节’活动,播种不仅是体力付出,更需智慧与耐心。”该校党支部副书记申丽丹介绍,种什么、怎么种,这些问题摆在孩子们的面前。队员们通过自主探究,自由分组,选择出最想要种植的蔬菜和水果。

近七亩的红领巾农艺园就是丰富的科学课“活教材”。“孩子亲手参与播种,待到果实成熟的季节,他们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该校校长朱海峰说,学育苗,观察记录植物的成长,不仅让孩子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同时,种下创新智慧劳动的“美雅种子”。
播种完成后,孩子们走进阳光大棚开始养心菜采摘。本次活动不仅聚焦劳动,更将“科普知识”融入其中。大棚内,以无土栽培草莓为教材,讲解草莓生长与光照、温度、湿度的关联。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一边记录蔬果生长日记,一边学习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化。通过观察与实践,抽象的科普知识变得生动、鲜活。

“不能让劳动教育千篇一律,劳动中不仅要开动脑筋、开启智育,还能放松身心、磨炼意志、热爱生活,得知粮食的来之不易。”朱海峰校长说到,学校还向区域教共体学校分享劳动资源,打造融种植、采摘、品鉴于一体的研学体验,不仅带着孩子见证“一颗好菜”的诞生,更让他们亲眼目睹一粒种子的成长变化。

“作为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学校,学校一直注重将人工智能课程与学校的劳动教育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在农场种植全流程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科学技术知识解决问题。”朱海峰表示,相对来说乡镇小学的师生在编程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通过相应的AI应用可以很好的查漏补缺,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
本文来自【浙江广电出版】,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