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之凤说和”强引领 文明硕果润乡邻——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在青年路街道明山庙村,一支由“五老”人员组成的“之凤说和团”,正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引领村民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通过“四治”深度融合,该村不仅荣获“全国文明村” “河南省五星党支部”等28项殊荣,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如今,村内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现象减少85%,村民履约率达95%,矛盾调解率达100%,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村规民约聚共识,德治筑基固根本

明山庙村以“评议、调研、规范”三措并举,完善村规民约,推动村民自治落地生根。一是评议定草案,乡贤谋新章。由“之凤说和团”联合乡贤与村民代表,立足村情修订村规,既守政策底线,又彰乡土特色;二是调研集民意,自治入人心。村民代表分片走访,两日遍收民意,确保“村民定规、村民守规”原则落实;三是规范强执行,公开筑公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流程透明、街道备案,村规权威性显著提升,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2024年村民履约率提升至95%,成为河南省“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婚丧改革树新风,破旧立新润民心

以“婚事简办、丧事新办、孝老常办”为抓手,重塑文明新风尚。一是轻彩礼重情义,婚事成本降六成。倡导彩礼低于3万元,本村姑娘带头践行,并颁发“文明家庭”证书,天价彩礼现象基本消失,婚嫁成本降低60%,“轻彩礼、重情义”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是简流程倡厚养,丧葬支出减七成。丧事周期压至5天,统一“大锅烩菜”,取消回灵席,年均节省开支70%,厚养礼葬蔚然成风;三是百叟宴传孝道,敬老爱亲成常态。每年重阳节举办“百叟宴”,360余名老人共聚一堂,以文化汇演、典型表彰传递孝善理念,凝聚乡村温情。

立德育评激活力,文明争先树标杆

以“立、育、评”三维联动,激发崇德向善内生动力。一是立德育民,传承文化基因。打造“明德明理”示范点,通过书记讲党课、专家授业、“五老”宣讲等形式,累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60余期,夯实道德根基;二是育德化人,打造文化阵地。依托文化大院、明理园亭,举办“百姓大舞台”“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每年重阳节邀请村内3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举办“百叟宴”,举办集文化汇演、典型人物表彰为一体的“九九重阳节百叟宴”品牌,让美德基因传下去、文明新风树起来;三是评德励行,彰显榜样力量。深入推进“乡村光荣榜”系列评选,敲锣打鼓送荣誉上门,让榜样人人可见,全年表彰“好婆婆”“好媳妇”48人,四世同堂家庭可享“百叟宴”优待,村民参与热情高涨,形成了“学榜样、争先进”的浓厚氛围。

多元共治聚合力,治理创新见实效

构建“议事、座谈、联动”机制,拓宽治理参与渠道。一是议事汇民智,群策破解难题。每季度组织村民围绕婚丧陋习、邻里纠纷等议题开展专题讨论,累计采纳建议82条,推动治理精准化;二是座谈纳良策,乡贤献计赋能。邀请村内乡贤能人召开移风易俗座谈会8次,提炼可行性建议19条,凝聚乡贤能人智慧;三是联动拓视野,校地协同创新。联合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开展“新风进乡村”实践活动,设计“红白事线上监督平台”“文明家庭数字档案”,探索治理数字化。2024年接待全国参观团2000余人次,与周边村落开展“治理互学”,推动治理共进。

产业融合促振兴,富硒沃土展新篇

以“农业升级、文旅融合、能人带动”三驱并进,激活乡村振兴动能。一是富硒农业提质效,订单增收创品牌。截止目前,已与3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扩展富硒种植200亩,预售订单亩均增收200%;二是艺术乡建塑风貌,工坊基地育新机。充分用好“艺术乡建中心”,依托“政校”的人才和技术凝聚合力,打造国家级艺术乡村,政校合力绘就文化振兴蓝图;三是文旅融合拓路径,集体经济焕活力。以村企“联姻”+农文旅发展,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通过富硒产业乡村旅游、富硒农产品生产销售、富硒产品深加工等“N”个产业发展,保障了近郊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乡村游、休闲游,累计接待游客200余批次、10000余人,村集体收入持续攀升。

如今的明山庙村,乡风淳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之凤说和团”的经验证明:以德治村、以文化人、以制聚力,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未来,该村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为全国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明山庙方案”!

(撰稿:魏姗姗)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