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招引大疆、纵横等,绍兴上海等加码低空,商业化待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归辞、实习生 陈昕慧 上海报道

自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低空经济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诸多城市将之视为新能源汽车般的机遇,开始重点布局这一领域。

2024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均出台了低空经济相关的总体规划,南京、杭州、上海金山区、上海青浦区等市、区级地方政府也密集发布了低空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尚处起步阶段的低空经济行业动能与潜力涌动。

在7月23—26日上海举行的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记者观察到,一批新城市与新区域在低空经济领域正加速崭露头角。与此同时,相较于去年行业热潮涌动的景象,今年的行业发展节奏明显更趋理性与务实。

新兵出现

在杭州、宁波、合肥、芜湖、南京、苏州、无锡、上海金山区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及区域迈出先行脚步后,一批新城市、新区域也已陆续加入低空经济的竞逐中。

在本次博览会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大展台吸引记者目光。中测航空(浙江)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纵横云飞无人机科技等14家该区低空经济代表性企业携40余件展品(包括系统)亮相展台,涵盖了低空监测、无人机制造、空域智能管控等产业链环节。

今年绍兴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几个大动作牵动关注。3月,越城区落地了总投资规模达20.5亿元的全域低空新基建一期工程总承包项目。作为全国首个以“全域低空新基建”命名的总承包项目,其标志性意义明显。

大疆、纵横股份等龙头企业均落地绍兴,形成民用无人机与工业无人机并置的格局。大疆与绍兴合作建设了大疆长三角链主配套产业园,投资超百亿元。纵横股份长三角制造基地项目一期今年1月投产,其旗下“云龙3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也于其后顺利下线。

这些动作背后是绍兴抢抓低空赛道先机,借势补强制造业、拓展发展新空间的主动布局。今年越城区也成功入选了浙江省首批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

上海市金山区、青浦区等区也将携区内低空经济产业优质企业及发展成果参展。

金山区是上海低空经济的先行区。早在2018年,金山便率先启动低空经济产业布局,成立了“华东无人机基地”。这是上海首个低空经济产业核心承载区,也是全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先行区之一。经过7年时间发展,金山区已初步形成涵盖上游研发、中游制造和下游飞行服务的产业链,集聚了御风未来、沃兰特等行业整机龙头企业。

相较之下,青浦区是后起之秀。作为全国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之一,正积极承接“北斗及低空经济”市区协同重点特色产业细分赛道,聚焦北斗导航、民用航空、快递物流等重点优势产业,围绕低空智能制造、北斗终端设备等重点方向发展。据悉,借力自身的区位优势及产业特色,青浦也在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探路“飞起来、安全飞”

今年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低空飞行的安全风险隐患仍然不容忽视,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行业发展开始逐渐从前期的躁动转向更理性务实地推进。

低空交通智能管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建平在博览会开幕式发言中表示,从未来飞行发展的态势来讲,低空飞行活动将呈现大流量、强耦合、高时变特点,要保障这样的低空飞行活动能够飞起来,需要大量公共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规则、管理机制等,这些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都是不足的。

目前,低空基础设施、规则标准制定、管控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各城市发展低空经济过程中的关切。

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低空产业公司”)是负责上海市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领头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唐波告诉记者,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在低空安全飞行方面面临很大挑战。公司将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5月会议精神的要求,按照“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原则推进发展。

据悉,上海低空产业公司今年的重点任务为布局工业测试基地,正联合闵行区在上海闵行吴泾一片打造一块测试场。唐波表示,该测试场结合了城市地标建筑、新型航空器及基础设施打造,旨在为超大城市低空运营积累数据、奠定规则标准基础,保障百姓安全使用无人机和EVOTL。

根据规划,上海低空产业公司将加快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四张网”建设,围绕重点航线布局5G-A通感一体设备,加快装备中试、测试试飞基地等建设。

在解决低空空域管理问题方面,江苏省去年9月出台《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空域改革为主,建立多部门改革参与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加快建设低空飞行服务平台等。

今年6月江苏省飞行服务中心正式上线开通运营,在空域协同上重点打造整合“军民地协同”、省级部门协同、省市县协同和跨区域协同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同时推动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融合化管理。

安徽省2024年1月1日与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监管服务平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同日上线了低空无人机管理与服务平台,成为第一家与国家平台打通的省级低空经济平台。

寻找可商业化场景

当技术、基础设施、规范标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横亘在前,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探索与落地困难重重。

唐波坦言,上海现有的交通体系非常发达,物流成本非常低廉,在此背景下,如何打造能为百姓接受的低空业务场景颇具挑战,既要兼顾时间效率与经济效益,又需让公众感受到其可行性。这也是其公司近期联合市场主体研究现有低空航线及产品时着重考虑的核心问题。

他进一步指出,在商业场景层面,上海虽在城市治理、管道巡查等领域存在大量应用空间,但要实现场景的可持续性与可盈利性,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长三角相关城市正根据自身地域及产业特色培育和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例如,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青浦区正根据相关规划重点发展物流运输、应急救援、载人交通、低空文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低空飞行服务应用。

其中,物流运输场景额结合了青浦辖内聚集“三通一达”等众多物流企业总部的优势,计划以工业级无人机为发展核心,开展物流B2B无人机货运试点,建设多层次低空物流枢纽体系,打造低空物流先行区,并逐步开展跨区、省际及长三角区域物流运输。

又如,南京规划了试飞培训、政务巡检、海事巡检、海鲜配送、长江物流配送、跨江物流配送、园博园旅游观光等一系列应用场景,近期还开辟了溧阳-禄口、禄口-扬州短途接驳验证航线飞行,为打造都市圈低空空中交通航线探路先行。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