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千年古韵邂逅“绿色智造” 菏泽成武邀您共赴文旅新程

大众网记者 刘德龙 王文博 成武报道

当菏泽牡丹以倾城之姿吸引世人目光时,东南方的成武县正以另一种姿态静候探索——这里,西周郜国的青铜余韵与智能工厂的机械轰鸣交织,伯乐相马的传说与乡村振兴的号角共鸣,历史与未来在此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历史与名人:郜国遗风润千年

成武之名,源于“城成于武王”。三千年前,西周郜国在此扎根,厚重的历史土层中埋藏着文明的密码。春秋时期,伯乐于此慧眼识马,留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醒世箴言;战国名将苟变、宋相庞籍、北洋总理周自齐等历代名人,如星辰点亮这片土地的苍穹。

这里,汉唐名碑林立——蔡邕的《张寿墓碑》苍劲如松,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飘逸似云,赵孟頫的《张成墓碑》端庄若钟。清代节孝坊与侯氏家规碑,则以“孝义传家”的训诫,将“耕读继世”的文明基因刻入成武的血脉。

山水人文:文亭湖畔绘诗卷

文亭湖一水揽城,春秋时孔子弟子曾参与三冉曾在此会文论道。湖依山得名,山因亭生色,万亩碧波倒映唐塔巍峨,伯乐墓静守岁月长河。登临新石器时代先民避水的“大台”“小台”,千年风霜化作眼前画卷:“郜鼎遗春”染绿湖岸,“雁池秋月”映照古今,“西浦荷花”摇曳生香,八大景观环湖而生,成就“水城共生”的诗意栖居。

如今,成武以“古郜成武,月光水城”为文旅新名片,将历史遗迹化为网红打卡地。夜幕降临时,湖畔灯火勾勒古城轮廓,月光洒落湖面,与菏泽牡丹节遥相呼应,邀游客“赏国色牡丹,游水韵成武”。

非遗匠心:黑陶刻瓷传古韵

成武的非遗,是时光淬炼的活态史诗。四平调声起,平、直、念、散四大声腔婉转悠扬,唱尽鲁西南的悲欢离合;黑陶刻瓷乌亮如墨,薄胎叩之如磬,从文房雅器到生肖壁饰,匠人以72道工序让泥土涅槃为艺术。斗鸡场上呐喊震天,非遗市集炊烟袅袅,这里的故事,藏在每一件手作的温度里。

“四平调一响,魂牵旧时光;黑陶手中握,千年有余温。”当地民谣道出非遗与生活的交融——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当下的呼吸。

产业新篇:智造集群助腾飞

历史为魂,产业为翼。成武以“绿色智造”为笔,书写现代传奇:从锻造农具的作坊,到千亿级输变电产业集群,达驰、华驰等龙头企业引领35家规模企业、137家小微企业,打造形成了集输电、变电、配电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让“成武制造”闪耀全国。

乡村振兴路上,“大蒜经济学”成富民密码。上百家加工企业延链补链,10亿元产业规模撑起“围着大蒜转,日子比蜜甜”的富足图景。田间地头,蒜香与笑声齐飞;生产线上,蒜片、蒜粉远销海外,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在此共舞。

今日之成武,民生画卷徐徐铺展——出门见公园,转角遇学堂,文亭湖畔“八大工程”加速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福祉触手可及。这座“水韵新城”,既留得住唐塔倒影的静谧,也容得下智能工厂的喧嚣,更托得起百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期待。

若你向往历史的厚重,这里有郜鼎汉碑、唐塔宋韵;若你钟情山水诗意,文亭湖的烟波与荷香等你落笔成诗;若你好奇传统与现代的交响,黑陶匠人的指尖与智能工厂的机械臂共奏华章。这个春天,当牡丹染红菏泽时,成武正以千年为笺,邀您共绘一幅“古韵焕新”的齐鲁长卷。

(图片素材来源于今日成武、网络等)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