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老茶馆里,竹椅吱呀作响,盖碗茶飘起袅袅热气。老茶客们轻抿一口茉莉花茶,眯眼听着评书,任由阳光透过梧桐叶在茶汤里投下细碎的光影,这是独属于四川的安逸。在这片以“慢生活”闻名的大地上,碧潭飘雪小蓝罐,正用沁人的花香与茶韵,讲述着川派花茶的千年风雅与当代新生。

作为川派花茶的代表性品牌,碧潭飘雪小蓝罐从茶坯品质到茉莉花香可谓是层层把关。作为碧潭飘雪小蓝罐的“主角”,茶坯的质量往往决定了一款茉莉花茶的基调。北纬30度线附近的区域,常常被称为“黄金产茶区”,这里地质地貌多样,也因此植被茂盛,特别适宜茶树生长,中国十大传统名茶中,有九大名茶的产区均在这一纬度周围,碧潭飘雪小蓝罐的茶坯也生长于此。在峨眉山600-1500米海拔环境下,云雾缭绕、雨水丰沛、加上日照时间段的漫射光为茶树提供了生长的优质条件,为保证茶叶内物质的丰富性,碧潭飘雪小蓝罐采茶节点也严格控制在清明前完成。
作为碧潭飘雪小蓝罐风味的灵魂搭档,茉莉花的品质直接决定着这款茉莉花茶的品饮境界——而小蓝罐中那抹沁人的茉莉香,正源自有着“中国茉莉之乡”美誉的广西横州。这片土地与茉莉的缘分,已流淌了数百年。民间口耳相传的茉莉仙子传说,为这份缘分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而可追溯的文字记载,早在明代便已留下印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横州州判王济在《君子堂日询手镜》中记述,横州市“茉莉甚广,有以之编篱者,四时常花。”明版《横州志·物产》亦有相似记载。明朝诗人陈奎更曾咏诗赞曰:“异域移来种可夸,爱馨何独鬓云斜,幽斋数朵香时泌,文思诗怀妙变花。”字里行间,尽是对茉莉花的偏爱与盛赞。
而如今,碧潭飘雪小蓝罐延续明代窨制技艺,并选用横州双瓣茉莉制作而成。往往1斤茶坯需要搭配5斤茉莉鲜花,经过6-9次窨制,才能将茉莉花的香气锁定在茶坯之中,让这口茉莉花香更加对味。

这一盏茶里,有峨眉山云雾凝成的清冽,有横州茉莉绽放的馥郁,更有一代代匠人指尖的温度。从唐代的贡香到明代的窨制,从评书人的惊堂木到今日茶席上轻启的碧潭飘雪小蓝罐,川派花茶的风雅从未走远,只是化作舌尖的一抹回甘,提醒着匆匆世人:且慢,且品,这千年茶韵里的“天府之味”。(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