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跨越千里的草原研学热:南方学子打卡呼伦贝尔





共赴盛夏之约


当南方城市被热浪裹挟,平均气温仅22℃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正以清风碧草、繁星湖泊,迎接一批又一批跨越千里的“小客人”。近日,记者了解到,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研学团密集抵达,让这片北疆草原成为今夏研学旅行的热门“打卡地”。




“第一次见到这么辽阔的草原,风里都是青草香!”站在莫尔格勒河畔,来自广东的学生小林兴奋地说。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不仅能近距离观察马群迁徙、记录鸟类踪迹,还通过土壤采样实验,直观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重要性。



记者从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了解到,截至6月31日,呼伦贝尔市共接待研学团765批次,吸引95154人次。其中,国内研学游客79925人次,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同样成为吸引学子的重要因素。


“我们以‘穿越自然秘境、浸润多元文化’为核心,将呼伦贝尔的草原、山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与蒙古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场景化教学,实现‘玩中学、学中悟’的研学目标。”内蒙古新东方文旅呼伦贝尔运营中心负责人介绍,该旅行社的研学游线路还配备专业教师团队,将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知识融入实践活动。此外,当地文旅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制定研学服务标准,从住宿安全到课程质量均设置严格监管机制。



一场场跨越千里的研学之旅,不仅让南方学子在行走中收获知识,更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孩子们通过亲手挤牛奶、搭建蒙古包,真正理解了课本里‘天苍苍,野茫茫’的意境,这种体验式学习比课堂讲授更深刻。”随行教师高老师感慨道。对于呼伦贝尔而言,研学旅游的蓬勃发展,正推动文旅产业向深度化、品质化转型,为草原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呼伦贝尔将在暑期持续深耕“研学+”模式,完善研学市场,丰富研学课程,开展研学活动。7月12日,借助“京蒙协作”平台的“教育倍增计划”,北京青少年将来呼伦贝尔开展研学活动;7月14日—15日,在陈巴尔虎旗蒙古记忆研学基地将开展“歌游内蒙古·内蒙古独家草原儿童音乐节·草原儿童那达慕”活动。


同时,呼伦贝尔将启动研学资源普查、研学旅游基营地复核和课程开发工作。全面梳理呼伦贝尔自然、人文资源,组织专家评估资源研学价值,对现有研学基(营)地、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摸底,建立资源数据库。选取重点资源点,按照研学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基地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联合研学协会、服务商、学校等,开发涵盖自然科学、民俗文化等多领域研学课程体系。


随着研学旅行市场的持续升温,未来呼伦贝尔将持续优化师资结构、完善服务体系、拓宽市场主体、打造特色产品,为研学旅游发展贡献力量。


END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道日苏木吉

图片来源:内蒙古新东方文旅呼伦贝尔运营中心

美编:任彦依

主编:何凯

监审:韩永刚 郭悦

监制:康健 陈静文

总监制:张晓琦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