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听到长辈说过一句话:“不与三季人讲话。”并不知道背后的故事,从字面的理解就是,不要去和不在一个频道的人讲话。
后来长大了,听到的话是:“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意思是说不要和没有见识的人去讲他们这辈子都看不到的领域。
最近了解了一下儒释道的初衷,翻过来看的时候,才开始有了自主意识,觉得这句话有问题。这句话背后的典故是孔子教导弟子时候说的,是儒家的典故。儒家教的是做人,那么这句话不仅含有贬义,而且极其不尊重人。怎么会是出自孔子之口呢?
我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原文:“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以前以为的“不与夏虫语冰”的主语是“我”。“我”不和看不到冬天的虫子讲冬天,“我”不和看不到海的井蛙讲大海。其实并不是,其实这句话的主语是夏虫、是井蛙,而不是“我”。孔子没有不尊重夏虫、没有不尊重井蛙,没有不尊重存在的事物。反而是因为尊重存在,并理解存在,才有的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和教导。“不可语”才是对“我”的要求,我们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尊重他人。
看到原文,我才理解了儒家教做人,是真的在教做人,教的是尊重、理解。而不是教挑别人毛病,指责别人。
再看网上铺天盖地对这句话的解读全都是带着戾气,对夏虫与井蛙的攻击和轻蔑。动不动就用于含沙射影攻击别人的语句里。
不禁感叹一下:以前不具备分辨一句话对错的能力,到底接收了多少他人情绪毒害。明明孔子没有对夏虫和井蛙的轻蔑与不屑,明明这句话没有任何贬义。却被这么多人用来攻击他人,还觉得倍儿有道理。
分辨,不人云亦云,真的是一个课题。有可能我们听到最多的话,看到最多的事,都是假的,都是误传的,都是因为满足了特定人群的情绪才传播开来的。这都一把年纪了,才开始意识到这么简单的小逻辑问题,要修的路可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