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造假通常指的是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其他欺骗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被定义为合同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情形包括:
1. 使用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2. 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3.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而采取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合同和履行;
4. 在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
5. 采用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合同诈骗罪的刑罚根据诈骗数额的大小和其他情节的严重程度,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伪造合同行为,如果未涉及非法占有目的或未骗取对方财物,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如果伪造的合同加盖了真实公司的印章,可能构成伪造公司印章罪;如果利用该伪造合同进行诈骗且达到一定数额,则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