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降压‘黄金时间表’!研究证实:这3个时段服药,效果提升50%

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公园里,老夏和李先生像往常一样相约来此锻炼。李先生一边活动着身体,一边忍不住开口:“老夏啊,我跟你一起锻炼这么久,还常去你家,咋就没见你吃过降压药呢?” 李先生满脸疑惑,在他印象里,高血压患者吃药是常事,可老夏却像个例外。

老夏笑着回答:“我每天早上 7 点就把降压药吃了,你都是下午才来,哪能碰得上?”

李先生听后,眉头皱得更紧了,接着问道:“这不对呀,我身边其他高血压朋友,他们吃药时间咋和你不一样呢?”

老夏收起笑容,认真解释道:“吃降压药的时间可不是统一的,得看患者血压的节律类型。要是有特殊时间段血压高,那也得参考着来。”

李先生长叹一口气,感慨道:“这也太麻烦了,要是有个固定最佳的用药时间就好了!”

在生活里,像李先生这样,对高血压患者最佳用药时间感到好奇的人可不少。无论是身边有高血压朋友,还是自己就是高血压患者,都难免会琢磨这个问题。实际上,经过临床研究,降压药确实存在最佳用药时间,而这时间设定,受着不少因素影响。

一、吃降压药的时间受什么影响?

咱都知道,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有着自己的生物钟。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身体代谢水平时刻变化着。同样的药物,同样的剂量,服用时间不同,人体对药物的药效反应也大不一样。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用药时间主要和血压波动水平有关。

生物钟影响下,人体许多生命活动都有独特规律,每天呈现周期性变化,也就是昼夜节律性,血压也不例外。正常情况下,白天时,人们活动频繁,血压波动较大。到了晚上 8 点左右,身体逐渐放松,血压也跟着慢慢降低,在凌晨 2 点到 3 点之间,血压会降到一天中的谷底。不过这最低值不会一直持续,过了这个时间段,血压就像睡醒的小兽,开始慢慢攀升。到了次日早上 6 点,血压更是急剧上升,在 8 点到 9 点迎来第一个高峰。

紧接着,血压又逐渐平稳下来,等到下午 4 点到 6 点,会出现另一个高峰,随后再次下降。从晚上 8 点左右到次日下午 4 点到 6 点这段血压波动过程,就像起伏的山峦,呈现出 “两峰一谷” 的形态,这就是血压节律性的体现。高血压患者吃降压药,目的就是控制血压,要是能把这两个血压峰值控制住,血压自然能更好地稳定下来,而这也能帮我们判断出最佳用药时间。

二、降压药什么时间吃最佳?医生:不能一概而论

既然血压的第一个峰值出现在 8 点到 9 点,那为了更好地控制血压,就得在这之前服药。但要注意,高血压患者有的一天吃 1 次药,有的得吃 3 次,用药次数不同,服药时间也有差异。

对于一天只吃 1 次降压药的人,建议在早上 6 点到 7 点左右服用。因为血压第一次峰值在 8 点到 9 点,这个时间吃药,药物能赶在血压升高前起效,控制住峰值血压。而且药效持续时间长,能稳稳控制一整天血压。

要是每天需要吃 2 次降压药,除了早上 6 点到 7 点正常服药外,第二次服药最好选在血压第二个峰值出现前,也就是下午 3 点到 4 点左右。这样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和血压波动时间能完美匹配,药效得以最大程度发挥。

那些每天要吃 3 次短效降压药的患者,服药时间又不一样。一般是早上起床后、下午 1 点以及下午 4 点,分三个时间段服药。所以,大家用药时,不但要留意时间,更要遵循医生指导,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影响药效。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醒,睡前可千万别吃降压药。这个时间段吃药,血压会降得过低,容易引发脑、心、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再加上夜晚人体血液黏稠度高,流动速度慢,血液成分也有变化,很容易导致脑缺血、脑梗死等严重后果。不仅让药物效果大打折扣,还会给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不过,这里说的 “最佳” 用药时间,并非绝对的某个时间点,还得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吃降压药的时间固然关键,很多患者也明白其重要性,但服药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

三、高血压病因复杂,吃降压药要切记 3 个 “不要”

高血压病因复杂多样,降压药在稳定血压、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显著。可服药时,由于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患者很容易触犯用药禁忌。

(一)不要擅自增加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高血压治疗通常是个长期过程,用药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发现药效不明显,就擅自增加药物剂量,甚至把多种药混着吃。他们不知道,降压药有最高服用剂量限制,一旦超过,身体就会受到伤害。比如有的患者加大剂量后,血压短期内是降下来了,可紧接着就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危及生命。

(二)不要仅靠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不少患者觉得 “降压药是万能的”,把控制血压的希望全寄托在药物上。虽然降压药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但单纯依靠药物,降压效果有限。要是平时能调整生活方式,对稳定血压大有益处。就说运动,多骑自行车、慢跑、散步等有氧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生成,起到一定降压效果。

(三)不要随意间断用药,否则会使血压忽高忽低,得不到长期控制

有些患者一看降压药起作用了,血压降下来了,就随意停药。他们不明白,降压药起效是因为当前药量合适,并不意味着病已完全治好。抱着这种错误想法随意间断用药,血压就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很难长期稳定控制。

当然,除了随意间断用药这个习惯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导致血压忽高忽低。为了更好地控制血压,及时察觉病情变化,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

四、为什么有的人血压会忽高忽低?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血压忽高忽低,心里难免担忧。这种反复出现的一过性血压突然升高,医学上叫阵发性高压,它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先说药物因素。本身患病需要用药的人,可能会碰到血压忽高忽低的情况。因为有些药物会引起水钠潴留、血管收缩,导致用药期间血压升高。像布洛芬咀嚼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都可能有这样的副作用。

再说生活习惯,平时爱喝酒的人,血压也容易不稳定。喝少量酒时,酒精里的乙醇迅速分解成乙醛,乙醛让毛细血管快速扩张,造成一过性低血压。可要是过量饮酒,体内交感神经兴奋起来,又会使血压升高。这样一低一高,血压就波动起来了。

另外,精神因素也会影响血压。情绪容易激动、焦虑、愤怒的人,体内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从而引发阵发性高血压。不过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情绪缓解后,血压也就恢复正常了。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