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闽北日报推出12版文旅特刊,一起来解锁大美南平!

4月17日至19日

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

在南平举办

闽北日报精心策划

推出12版“看见南平”文旅大会特刊

全面展示南平

十个县(市、区)丰富的文旅资源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H5

一起解锁大美南平

看见南平

碧水丹山,源远流长;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这里有挂在人民大会堂的风景,是孕育朱子理学的摇篮,是落笔在无数诗词中的桃源,是风展红旗如画的记忆。

这里是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举办地——南平。

这一方诗意山水,自然与人文兼收并蓄。

人向山而行,曰“仙”。看见南平,“武夷山上有仙灵”之感尤为真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撑起了华东的屋脊,盈盈一水的九曲溪流淌着世遗的神韵,活甘清香的大红袍浸润着闽人的生活。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勾勒出南平的生态底色,驰骋其间:滨水茶香径、兴贤古街、柳永故居、宋慈墓、考亭书院、麻沙楠木林、黄坑、大竹岚……近60处打卡点令人沉醉。

这片地球同纬度最大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孕育着全国37%的蛇类、5000多种昆虫和300多种鸟类,展示出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一面。

生态筑底,文化赋魂,山水相依。“继往圣,开来学”的武夷精舍,极具古建州风貌的铁井栏,“图书之府”“建本之乡”的麻沙、书坊,“万里茶道”起点下梅,浦城剪纸,建窑建盏……众多文化符号融于山长水阔的生活中,如春风化雨,历久弥新。

这一片东方秘境,三教与万物和谐共荣。

人在草木间,为“茶”。看见南平,且从效仿大儒朱熹泛舟九曲溪、登临茶灶石开始。两岸群山间流传着亘古神话传说,一溪流水中倒映过万载日升月落,往来的竹筏见证了无数隐士风流。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从峭壁上的虹桥板、架壑悬棺、天车架古崖居遗构,到“闽邦邹鲁”“道南理窟”等赞誉;从大红袍祖庭“天心明月”茶禅一味,到三十六洞天之“升真元化洞天”与道教南宗圣地;还有星罗棋布的无数书院、寺庙、宫观遗迹遗存……这方天地让人在历史的褶皱里忘记时间,却成了路过它的人再也忘不掉的地方。

历史是闽北的脉络,三教汇聚武夷,在茶烟袅细香中,升腾流转,把中国文化的丰富性融汇得那么自然又生动。响声岩畔,“逝者如斯”啊,盼思想亦如斯般穿梭于时间的纵轴,观照古今,体悟“源头活水”韵味。

这一座双世遗之城,历史与现代交织并蓄,文化与生活交互共进。

于门中奉蛇,称“闽”。看见南平,不妨以闽越文化中的蛇崇拜为主线,探访城村汉城遗址、武夷蛇博园、延平樟湖蛇王庙、炉下蛇村等地。

坐拥宝山,南平汲古润今的步伐从未停歇:绘制朱子文化遗存分布图,探索茶文旅深度融合路径,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放眼闽北大地,根植历史深处的文化基因持续解码,兼具深度与广度的重要成果不断涌现。

朱子家礼、喊山祭茶、南词展演、邵武傩舞、建瓯挑幡等非遗民俗异彩纷呈,武夷岩茶、北苑贡茶、光泽干坑红茶、政和白茶、松溪大白等制茶技艺匠心独具,印象大红袍、武夷梦华录、闽韵风华、月映武夷等景点演出好戏连台……

如今,来到南平,愈来愈多场景、业态和产品落地生花,让朱子文化、茶文化、闽越文化、红色文化、大圣文化、成功文化等多元在地文化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诠释“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时代内涵。

心归山水,踏歌而行,千年古邑,生生不息。让我们在这里,一起看见大美南平,看见清新福建,看见美丽中国。

(点击图片可阅读详情)

来源:闽北日报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