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张双双
“35+不是劣势,您们更懂人情冷暖,更珍惜工作机会,沉淀的生活智慧正是团队所需要的。”近日,长沙一家餐饮品牌专为35岁以上“青中年”敞开就业大门,这波反向操作,赢得网友的好评。
长期以来,“35岁就业门槛”就像一道无形的墙,横亘在一些行业和领域里。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将35岁年龄限制当成隐性规则,甚至明目张胆地写进招聘信息里。“35岁瓶颈期”,让很多打工人陷入职场焦虑,也影响社会氛围。
与就业机会相匹配的应该是能力,过分卡年龄,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年龄限制涉嫌违反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中“平等就业”原则。对企业来说,如果简单地以年龄划线,不但抑制劳动者的创造力和流动性,也容易错失经验丰富的人才,影响组织效能和创造潜力,是对劳动资源的一种浪费。年龄应当是经验的累积与证明,而非衡量劳动者能力的枷锁,企业不能只偏爱“新鲜血液”,而忽视那些拥有丰富经验和成熟心智的“中坚力量”。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打破“35岁就业门槛”,这不只是一家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也应是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主管部门应建立和畅通劳动者申诉途径,加强执法力度,督促用人单位纠正无正当理由的年龄限制,用人单位也应积极转变用人观念,设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岗位招聘标准,以能力论英雄,共同营造一个包容、多元、公平的就业环境。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