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日前,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施行,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被业内称之为“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事关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此次修订后的新国标,增加了多个安全测试项目,当然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将“不起火、不爆炸”作为强制性要求,若能有效落地执行,无疑将大幅降低动力电池引发的事故风险。
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的过程中,动力电池的性能在不断提升,但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无论是内部短路,还是外部撞击,都可能引发动力电池的起火甚至爆炸。一些品牌的“爆燃事故”,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也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确保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降低对驾乘人员的生命威胁,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的推出,正是对相关安全隐患的积极回应。
具体来看,修订后的新国标,增加了多项安全测试,如底部撞击测试等。这就要求动力电池在生产过程中,要经过更加严格的考验;而要求“不起火、不爆炸”,则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国标的落地,无疑会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更严格的安全标准,意味着行业准入门槛的进一步提高。这要求动力电池的厂商,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要加大投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以满足新的标准。这可能会导致电池成本的上升,那些技术、工艺落后的中小厂商,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但反过来看,新国标引发的优胜劣汰洗牌,是行业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能倒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探索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将起火、爆炸的隐患降到最低。安全性能更高的动力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也有利于降低人们的担忧,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消费信心。
当然,新国标的推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安全要求执行到位。
这既需要生产企业积极对照国标要求,改良技术工艺,按照标准生产和检测;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各项规定能够得到严格执行,为行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总的来说,此次发布的动力电池安全新国标,是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以最严格的标准,为消费者出行提供更坚实的安全保障,新能源汽车行业才能驶得更稳。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