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曹开阳
近日,国内外主流车企纷纷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在这些财报中,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公众关注较多,而且也较为熟悉;而像负债率、负债结构、应收账款等重要指标,却较易被公众忽视。其实,正是在这些指标中隐藏着企业经营的关键信息,若加以研判能看出不少门道,并据此厘清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产业的未来发展轨迹。
国外车企经营如何,国内车企发展怎样,让我们扒开财报中公众较少关注的数据一探究竟。

主流车企负债率普遍超60%
从财务角度出发,企业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是一项重要指标。汽车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离不开巨额投资与研发投入,同时汽车生产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及大片的土地,因此资金门槛极高,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资金需求还会水涨船高。所以,全球主流汽车企业负债经营成为常态。纵观国内外主流车企财报,其总负债都处于较高水平,且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总负债也越高。
分类别看,全球头部车企总负债普遍更高。截至2024年末,大众集团营收2.5万亿元,总负债达3.4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36%;丰田营收2.2万亿元,总负债达2.7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23%;福特营收1.3万亿元,总负债达1.7万亿元,是同期营收的131%。通用汽车、宝马、奔驰、现代汽车的总负债也在万亿元以上。

反观国内主流车企,总负债明显较低。比亚迪营收7771亿元,总负债5847亿元,为同期营收的75%;吉利控股营收5748亿元,总负债5047亿元,为同期营收的88%;奇瑞营收1822亿元,总负债1749亿元,为同期营收的96%(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上汽集团营收6276亿元,总负债6104亿元,为同期营收的97%。
两相比对,国内主流车企相对行业而言较为稳定,负担较轻,更利于轻装上阵。
国外车企有息负债占比偏高
企业负债按类别可分为无息负债和有息负债。无息负债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营性负债,主要包括未到期的供应商货款、即将支付的员工薪酬、未到期缴纳的税费,以及合同负债(如预收的购车款等),没有利息成本。有息负债是指企业向金融机构借钱及发行的债券,需要支付利息。若还本付息压力过大,企业可能陷入流动性危机,因此有息负债更能反映企业真实债务压力。和负债率对应的是,全球头部车企有息负债的比例同样偏高。
例如,丰田有息负债约1.87万亿元,在总负债中占比达68%;大众集团有息负债约1万亿元,在总负债中占比32%;福特有息负债约1.1万亿元,在总负债中占比66%。另外如通用汽车、奔驰、宝马、斯特兰蒂斯、本田、现代汽车的有息负债也达到数千亿元规模。
国内车企方面则明显负担更轻。如,吉利控股有息负债为860亿元,在总负债中占比17%;奇瑞有息负债为211亿元,在总负债中占比12%(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长城汽车有息负债为168亿元,在总负债中占比12%;比亚迪有息负债约286亿元,在总负债占比仅为5%,在国内外主流车企中属于最低水平之一。

同时应当看到,目前中国利率在全球处于极低水平,从而使得国内主流车企在运营方面凸显更高的“健康指数”。
应付账款及账期也应予关注
车企规模越大,营业收入越高,对外采购与合作的体量也越大,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更明显。而反映在财报上,企业营收越大,应付账款(未到期支付的供应商货款)也越多。
一家企业的应付账款规模是否合理,可通过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一指标来衡量。该指标越低,说明该企业相对于其营收规模,未到期支付的供应商货款比例越低,企业运营更为良性、顺畅。统计数据显示,蔚来应付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2%,长安为49%,长城汽车为39%,上汽集团为38%,比亚迪为31%。
与供应商的合作账期也是一项重要数据。企业要实现与供应商互利共赢,不仅采购规模要大,向上游供应商付款也要快速及时,对应的重要指标就是应付账款周转天数。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比亚迪向上游供应商付款的平均周期是127天,奇瑞为143天(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长城汽车是163天,蔚来是195天,长安则超200天。显然,上述两组数据也为中国车市销冠比亚迪,以及销量居前的长城汽车的经营状况加上了生动注脚。

2025湖南车展组委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届湖南车展上,新能源汽车销量远超50%。这表明,即便作为内陆省份,湖南正在中国力主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奋起直追,从而在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光明前景。结合财报中反映出的中国车企更为健康的经营状况,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汽车产业会有更加充足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