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洪剑儒 文/图
孟夏时节,彩云之南处处洋溢着花朵的芬芳。得益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等自然条件,云南是全球最适宜花卉生产的地区之一。截至2024年年底,云南全省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在195万亩左右,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35万亩,鲜切花年产量206亿枝,鲜切花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花卉产业前景广阔,要着眼全产业链,从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不断深耕细作,让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为云南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也让广大从业者倍感振奋,接续耕耘,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更多“花田喜事”。

激活消费 锦上添花
“老板,来一束芍药,再来一束玫瑰,帮我打包发到南京。”
“好嘞,稍等!这个多头百合也不错,开的花特别大,您要来一束吗?”
5月22日晚上9时许,虽已暮色渐沉,但随着南来北往人们的纷纷涌入,被誉为“亚洲花都”的斗南花卉市场迎来了一天之中最热闹的时刻,17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的鲜切花在此汇聚交易。
在这个市场中,李艳鲜花店门前怒放的朵朵鲜花,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店铺负责人王生陶与往常一样,在不大的店面中忙得脚不沾地,他一边向顾客介绍各个鲜花品种的具体情况,一边为挑选好鲜花的顾客打包装箱,时不时还要处理手机上接到的新订单。
“全国每10枝鲜花,就有7枝产自云南。”据王生陶介绍,他的店铺每天可销售一千多枝玫瑰,一年下来将近40万枝。“当然,由于我们的经营规模比较小,这个数量在斗南花市中属于比较少的,不少商户一天就能发出上万枝鲜切花。”
诚如王生陶所说,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鲜切花交易市场,2024年斗南花卉交易量达141.76亿枝,交易额达115.74亿元,交易量和交易额连续25年保持全国第一。
深耕鲜花行业十余年,如今王生陶的客户已遍布全国各地。面对数量庞大的客户群体,为及时接到订单以及做好售后服务,他注册了5个微信号。在他看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与精神消费需求的日益提升,鲜花消费将继续释放出更大潜力。
除了鲜花消费之外,云南涉花文旅产业潜能亦逐渐显现。现在的斗南花卉市场,已不再是一个普通花市,而是形成了集交易、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消费场景。2024年,斗南花卉市场游客接待量达762.34万人次,成为众多游客来到昆明必去的“打卡地”之一。在这里,花海与人潮共涌,勾勒出一幅幅消费畅旺的生动图景。
“这些花开得真好,帮我拍张照吧。”一位头戴花环、手捧花束的女生将手机递向同行的伙伴后,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向花丛,摆好姿势,露出笑容,等待快门按下的一瞬间;
“欢迎光临,请问您要来点鲜花饼吗?”在市场内的潘祥记,店员正热情地招呼着顾客。据了解,这家云南老字号企业年产鲜花饼近3亿枚;
“你看,这个鲜花造型的冰箱贴多有创意,咱买一个吧。”“这条咖啡豆制作的手链也很别致,你要试一下吗?”不仅是鲜花,多个与云南特色产业相关的文创产品亦让一对情侣爱不释手;
“家人们,我现在正在云南昆明的斗南花卉市场,这也是咱们国家最大的花卉市场。”一位手持自拍杆的网络主播挤进人群,将镜头对准了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玫瑰,一时间,一条条诸如“这些鲜花真美”“今年暑假我想带孩子去玩”的弹幕飘满屏幕;
……
热闹劲儿一直持续到午夜12时,在花海中徜徉了一晚上的游客逐渐散去,有的回到酒店休息,为次日的行程养精蓄锐;有的直奔夜市,在云南特色烧烤店中推杯换盏,大快朵颐。王生陶则终于松了口气,他仔细清点了今晚打包好的15个箱子,等候冷藏货运车的到来。
“这是我每天最幸福的时刻,不仅有手握订单的获得感,也有对明天如新花盛开一般的满心期待。”说话间,王生陶脸上笑意满盈。
贸通五洲 全球开花
尽管已是午夜时分,但24小时营业的斗南花卉市场依旧灯火通明,分类、修剪、包装、检查、装车,不少商户还在为刚接到的外贸订单紧锣密鼓地忙碌着。作为云南外贸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些鲜切花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将出口至日本、新加坡、泰国、越南、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4个月,云南省出口鲜切花3.6亿元,同比增长51.4%,出口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1999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在昆明召开,为我们的进出口业务,乃至云南的花卉产业带来了巨大机遇。我们把欧洲的花卉种苗、种子、设施设备引进到中国,同时出口种苗、盆花、鲜切花到世界各地。”作为云南省第一家花卉种球、种苗、种子进口服务专业化代理公司的负责人,云南花宏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飞雪梅不仅见证了云南花卉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也在其中书写了自己的“花样人生”。
据飞雪梅介绍,多年来,公司为国内客户从荷兰、法国、美国、比利时、德国、以色列、肯尼亚、哥伦比亚、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泰国等国代理进口新颖、优质的种球、种苗、种子。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卉品种,不但丰富了国内花卉市场,也带动和引领了全国花卉市场的发展。
“在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优势助力下,各家花卉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为云南外贸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飞雪梅表示。
进入新时代,飞雪梅的花卉生意接连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司年进出口贸易额也从十多年前的400万美元跃升至4000万美元,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也正向更多国家和地区扩大出口。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2018年我们从肯尼亚进口了玫瑰种苗。经过对这批种苗的精心培育,我们生产出更加优质的玫瑰品种,成活率提升了10%。2023年5月,公司成功打通乌兰巴托的销售渠道,这款玫瑰也由此香飘蒙古国。”飞雪梅举例说。
“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扩大与共建国家的合作。”飞雪梅表示,公司将和东南亚国家的花卉企业携手,把云南花宏先进的智慧农业农场管理系统技术推广出去,通过培训提高当地花卉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合作共赢。
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迎来全面生效两周年。飞雪梅认为,这也是近年来云南鲜花出口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RCEP不仅为鲜花出口降低了关税,还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对于利润率较低、对物流速度要求较高的鲜切花产品而言,无疑增加了更多市场竞争力。”
云南鲜花的扬帆出海,同样离不开各级商务部门的支持。近日,由云南省商务厅主办、云南省驻阿联酋(迪拜)商务代表处承办的“中国云南—阿联酋迪拜特色商品推介会”在迪拜举行。推介会上,鲜切花等优质农产品大放异彩,云天化花匠铺等企业与阿联酋企业完成现场签约,为“云花”出海注入了新活力。
“海外市场依然是未来我们坚定的目标。”在多位云南花卉从业者看来,海外市场需求广阔,潜力十足,叠加稳外贸政策,鲜花出口贸易大有可为。“作为一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我们也将为广大中小企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云南鲜花盛放在全世界。”飞雪梅说。
电商赋能 一路生花
“此前,鲜花从种植基地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花贩、花市或拍市、经纪人(发货商)、地市级批发商、省级批发商、花店等诸多环节。”昆明花易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能告诉国际商报记者,环节多、耗时长导致花材损耗严重,加上中间商层层加成,致使供销两端成本居高不下,买卖双方合作不稳定,行业内也难以形成品牌,极大影响到鲜切花产业的发展。
面对行业痛点,2016年,电子商务专业出身的赵永能依托多年来在鲜切花传统对手交易、电子拍卖交易等领域的工作经验,探索出了一种“在线远程撮合”的花卉创新交易模式,并打造出全国第一个全品类鲜花信息交易的花卉产业互联网平台——花易宝。
“作为一个聚集花农花商的电商交易平台,花易宝通过加速行业上下游要素聚集,形成花卉行业新质生产力,提高供应链效能,助力中国花卉业高质量发展。”赵永能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在“互联网+电商+花卉”模式的赋能下,花易宝平台整合全国花卉产业链资源,首创“先卖后采”的鲜花交易模式,通过产地直发拉近买卖双方距离,可让花卉行业流通成本降低30%、损耗减少50%、流通时间缩短24小时、新鲜度提高30%,从而实现“花农多卖钱,买家少花钱”。
据统计,花易宝自2017年上线以来,平台鲜花交易量超26亿枝、累计交易额25亿元,鲜花年交易量增长30%左右。截至目前,花易宝平台注册花农、合作社近9000户,注册用户近70万。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全年,花易宝平台共为消费者提供了8.73亿枝鲜花。
如今,花易宝公司形成了以供应链电商交易平台“花易宝”、物流信息平台“花务通”、专业服务花卉种植基地与溯源的智慧农业系统“数字花田”为主的架构,推动在线远程交易成为斗南花市除对手交易、拍卖交易等大宗鲜花交易方式外的重要补充。与此同时,从最初的“把云南的鲜花卖出去”,到后来的“买全国、卖全国”,再到现在的“买全球、卖全球”,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浪潮中,花易宝也逐渐将电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
“我们仅用时3个月,便开发出花易宝(国际版)。”赵永能介绍说,花易宝(国际版)通过在多国建设海外物流体系和设立花易宝国家分站,以满足该国花商在线采购、就近配送的商业模式,将现有的国内供应链延伸至海外,从而打造知名的全球花卉在线撮合交易平台。
“为更好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公司专门组建了跨境电商团队,每个国家为一个项目小组,小组成员由具备当地语言交流能力的工作人员、在该国从事过相关工作的人员组成。”赵永能表示,期待在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推动下,云南鲜花能够驰骋全球,一路芬芳。
产业兴旺 芝麻开花
“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尤为关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其中,花卉产业已成为全国多地推动增收致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从海南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山东菏泽尧舜牡丹产业园,到河南南阳月季博览园,再到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调研时,曾多次考察乡亲们的致富花,并为如何更好推动这一“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总书记对云南花卉产业的重要指示,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王生陶兴奋地告诉记者,据他观察,近期斗南花卉市场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游客和批发商的人数更多,商户们也更有干劲。
据统计,云南省从事花卉种植、分拣包装、物流运输、鲜花电商等行业的直接从业人员达38万人,间接就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总书记的关怀,无疑令数以百万计的从业者倍感振奋。
王生陶表示,未来,他将在花卉的研发端投入更多人力与财力。“虽然花卉属于传统农业产业,但也同样需要创新驱动。”王生陶指向手边的一束弗洛伊德玫瑰花说道:“这款玫瑰花在前几年刚研发出来时,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迅速成为市场的‘顶流’,尽管定价较高,但时常供不应求。这给我很大启发,今后要在品种创新方面继续发力,推出更多契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好的享受。”
王生陶的心得也是众多花卉从业者的一致体会。近年来,云南一手抓国外引进,一手抓自主培育,通过科研院所+企业创新,打造中国花卉新品种研发的创新高地。如今,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观赏类花卉种质资源来源于云南,截至2024年年底,云南全省申请新品种1100余个,获得国家授权800余个,品种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飞雪梅同样有感于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她看来,在推动“云花”更好服务国内外消费者的同时,也要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2017年,我们在甘肃省渭源县启动了‘黄土高坡上的一亩花田’现代鲜切花种植项目。”自项目启动以来,已有270名女性员工参与了鲜花种植的培训和生产工作。通过种植花卉,这些留守妇女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此外,公司从农场工人中选拔出10名优秀代表,支持她们创办家庭农场,旨在为更多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新策略。
“今后,我们将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项目稳步进行,为花农们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增收机遇。”飞雪梅坚定地表示。
此外,飞雪梅还表示,品牌建设亦是推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希望在品牌赋能下,云南鲜花能够拥有更多附加值,从而更好保护花农们的积极性,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云南花香与茶香和咖啡香一同漂洋过海,飘香世界。”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