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把民生底线兜牢。贵州夯实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兜牢民生底线,致力让百姓病有所医,病有良医。
我省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的目标,2017年启动医共体建设试点,2019年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目前全省81个县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乡镇卫生院1492个、村(社区)卫生室1.5万余个、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451个。

县域医疗次中心、思南县许家坝镇卫生院内镜室主任李杰(右一)正在开展胃肠镜检查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的构想——在距县域优质医疗资源有一定距离的常住人口聚集地区,依托现有乡镇卫生院,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室设置、设备配置等方式提升机构服务能力,打造具有二级医院综合实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县域医疗次中心将逐步分担县级公立医院部分功能任务,成为县域片区医疗救治中心、急诊急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公共卫生示范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2021年以来,省级财政统筹7.5亿元建设1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加强科室设置、设备以及人员配置等,促进县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县域医疗次中心、关岭自治县花江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在病房查房 杨承涛 摄
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建设,开创了由县级医院牵头主导,再到“次中心-一般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行政村卫生室”的梯次带动模式。建成后的县域医疗次中心向上接受牵头医院技术管理、向下指导一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方便群众在“家门口”获取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今年建设第四批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县域医疗次中心、凤冈县琊川镇卫生院通过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配备了CT、肠胃镜等医疗设备。
良好的医疗服务源自对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我省推进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骨干乡村医生及全省在岗乡村医生线上线下培训,2024年累计培训乡村两级医务人员3万余人,整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同时,会同编办、人社等部门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有序推进大学生村医招聘工作。
此外,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按照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进一步构建优质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筑牢基层服务网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整理
编辑/罗亮亮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