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
这座沉淀两千余年的古郡,
不仅承载着各姓氏南迁的厚重历史,
更以独特的祠堂文化为纽带,
将宗族记忆与乡村振兴相融合,
书写着新时代的文化篇章。

▲ 广州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由全省七十多县陈姓宗亲合资捐建。
本期回应上期评论区粉丝呼声,
介绍一下广东第一大姓氏——陈氏。
高要陈氏源流
据1996年版《高要县志》记载,高要约有陈姓人口41945人,9385户,分布在全县各镇的131个管理区,210多条自然村。(后期没有针对高要各姓氏的人口统计,故仍使用旧数据以供参考;以下资料皆来自《高要县志》,实际应以各村族谱为准。)
金利镇七甲村陈姓,远祖陈龙望原居南雄珠玑巷,宋开禧间(1205-1207年)陈士矩迁入七甲村为始祖,其后代分为六房,传至七世,第六房迁去新会潮连,第五房至民国36年历传二十五世,分支到沐梓里、中心江、六甲村、迎津里及高明县苏村等地。
金利镇古坝东村陈姓,始祖肇基于宋咸淳间(1265-1274年)从南雄珠玑巷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八世。明初陈季远迁居西村,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二世。明初陈胜章迁居茅岗村,一支迁荷禄新村,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陈汝育迁活道镇大迳村,分支有松根嘴等村落。

▲ 活道镇大迳村陈氏宗祠。活道镇
金利镇梧岭陈姓,始祖陈积敏于明初从南雄珠玑巷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四世。

▲ 金利镇梧岭陈氏大宗祠。金利镇供图
金利镇长坑陈姓,始祖陈绍宗于咸淳间从南雄珠玑巷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四世。明时陈耀宗迁居蟠龙村为始祖,至民国36年(1947年)传十六世。
新桥镇金库村陈姓,始祖陈述祖于明洪武间(1368-1398年)从城厢迁来,生太豪、太杰二子,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一世。其分支明代有鹧鸪坑系、好坑系、麦坑系、松嘴罗沁系、柑园系、湾头系、稳裕系,清代有首岭系、松坑系、下塱系、塱尾系、大湖塘系。

▲ 新桥镇金库村陈氏大宗祠。邓达荣 摄

▲ 活道镇首岭村陈氏宗祠。赵汝明 摄
白土镇龙岗陈姓,始祖陈其蕴于明洪武间(1368-1398年)从县东南之宋隆水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九世。
白土镇陈陈咀陈姓,先祖原居宋隆水,明时陈乔玉迁来陈咀为始祖。
白土镇马安村陈姓,清乾隆间(1736-1795年)陈有恒迁到白土马安村为始祖,至民国36年(1947年)传十一世。


▲ 白土镇马安村陈氏宗祠。以上两图 赵汝明 摄
大湾镇棠孔陈姓,始祖陈大行于明初由城西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四世。
大湾镇村头陈姓,据其家谱记载是出自江州义门之族,其后代陈魁由闽迁粤,其子孙居肇罗之间,明正统中(1436-1449年),由东邑迁新江凤多村,再迁大湾村头为始祖,生子陈晃和陈记,分为两房,二房第三世陈安和第六世陈秀馨先后迁居金桂村。上围陈姓,始祖陈汉容于清康熙间(1662-1722年)从出头村迁来。
大湾镇龙冲陈姓,其先新会外海人,有名韩叙、廻叙者,于明中叶迁来县南大湾都龙涌村(民国属大湾乡)为其始祖。今(1947年)传十八世,有三世祖子源祠。

▲ 大湾镇龙冲村子源陈公祠。 赵汝明 摄
蚬岗镇范塘陈姓,始祖陈国球于明永乐间(1403-1424年)从南雄珠玑巷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十九世。金利镇的山斗陈姓,始祖陈三兴于明时从范塘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一世。金利蟠龙北陈姓,始祖陈意胜于清乾隆间(1736-1795年)从范塘迁来。
蚬岗镇芙罗陈姓,始祖陈宗恒于明时从城东高墩里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四世。

▲ 蚬岗镇芙罗村陈氏宗祠。 蚬岗镇供图

▲ 蚬岗镇芙罗村昌九陈公祠。 赵汝明 摄
回龙镇槎岗陈姓,始祖陈恭道于明时从新兴县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一世。
金渡镇水边陈姓,始祖陈时泰于明时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十八世。
金渡镇大坑陈姓,始祖陈元宪于明时从山头村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十四世。

▲ 金渡镇大坑陈氏宗祠。赵汝明 摄
金渡镇腰岗陈姓,始祖陈重才于明中叶从东安县(今云浮)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世。
金渡镇榄塘陈姓,始祖陈德扬于明季(何处迁不详)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十六世。
南岸街道定江村陈姓,其先南海九江人,有名陈作成者,于明朝正统年间迁来县南马安都定冈(今名定江)为其始祖。至1947年凡十八世,建有宗祠。

▲ 南岸街道定江村陈氏宗祠。蓝湛军 摄
小湘镇孔湾陈姓,始祖陈明吉于明末从西宁县(今名郁南县)连滩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十三世。
乐城镇领村陈姓,始祖陈继厚于明末时从河台镇廊源村迁来。
活道吉田塱陈姓,先祖是云浮洞心村人,明末陈高洪迁来吉田塱为始祖,至民国36年(1947年)传十二世。
白诸镇白石陈姓,始祖云浮人,于明崇祯间(1628-1644年)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十七世。上世村陈姓,始祖陈万秋于明崇祯间从东安县城迁来,至民国36年(1947年)传十三世。
白诸镇湾头陈姓,始祖陈寅阶于明永乐间从南雄珠玑巷迁来(与新桥金库分支不同族),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世。

▲ 白诸镇湾头陈姓。赵汝明 摄
水南镇西牛陈姓,先祖是永安县官仁塘村客籍,清雍正六年(1728年)陈志亮和陈志光兄弟同迁水南,陈志亮居西牛,陈志光居槟榔岗,各为其始祖。传四世至永海,于咸丰四年(1854年)又分支罗河、乌石洞等地。至民国36年(1947年)已历传十世。
白诸布院陈氏一脉
白诸镇布院陈姓,宋朝陈伯荣原居南雄珠玑巷,咸淳六年(1270年)因胡妃事变徙于县西南思辨都老村,其七孙子陈子善于明初居布院村为始祖,至民国36年(1947年)传二十三世。分支散布大辂头、察步、马安、同攸岗、中岗、雅瑶、清珠岗、长塘、珠岗新村等村落。

▲ 白诸镇布院陈氏宗祠。邓达荣 摄

▲ 白诸镇布院村。邓达荣 摄
白诸镇布院村有一座“利贞堂”碉楼。据《高要县志》记载,这座碉楼由民国时期当地富商陈锡昌于1933年11月开始建设,历时数年。当年,陈锡昌在广州、香港等地做生意,富甲一方,拥有良田数万亩,家丁数十人,时称“西江首富”。


▲ 白诸镇布院村利贞堂碉楼。以上两图 邓达荣 摄
白土镇大辂头陈姓,始祖陈瑞是白诸布院陈子善的长子,从布院迁来大辂头后生二子,长子陈宗儒是明永乐举人,生四子。

▲ 白土镇大辂头陈氏宗祠。赵汝明 摄
陈宗儒长子陈耀先居大辂头,至民国36年传二十二世。陈宗儒第二子陈烈先迁莲塘镇察步村,陈宗儒第三子陈茂先迁白土马安村,至民国36年传二十世。马安另有一支始祖叫陈宅庆,于明永乐间从大辂头迁来,至民国36年传十八世。陈宗儒第四子陈德先迁白土中岗村,至民国36年传二十一世。

▲ 回龙镇同攸岗陈氏祠堂。赵汝明 摄
雅瑶陈姓,始祖陈宅富于明时从大辂头迁来。清珠岗陈姓,始祖陈重光于明时从大辂头迁来,至民国36年传二十世。长塘陈姓,始祖陈思诚于明末从大辂头迁来。
以祠为媒,续写乡村振兴的文化答卷
作为“百千万工程”的实践典范,高要的祠堂已从祭祖议事的传统场所,蜕变为法治学堂、红色教育基地、非遗工坊和书香阵地。从莲塘镇荔枝村孔氏宗祠的“万世师表”匾额,到蛟塘镇洞口村巽峰麦公祠的红色阵地,古建筑在活化中焕发新生,成为凝聚乡情、传承文明的“精神家园”。

▲ 蛟塘镇洞口村巽峰麦公祠。邓达荣 摄

▲ 蛟塘镇洞口村巽峰麦公祠有了新的“使命”,成为了洞口村乃至蛟塘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学习教育的“红色阵地”。蛟塘镇供图
如今,走进高要的村落,青砖黛瓦间回荡的不再仅是宗族旧事,还有书声琅琅、非遗技艺的叮咚声以及红色历史的铿锵回响。这里的故事,既是各姓氏族人南迁拓荒的缩影,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下一期,我们将深入探寻高要百家姓的迁徙足迹与宗族记忆,从族谱的泛黄纸页中,拼凑出岭南大姓的千年图景。

▲ 在莲塘镇荔枝村孔氏宗祠前举行的“书香莲塘-乡村领读者”活动,让广大学生感受古村文化底蕴。
文中关于高要姓氏的源流资料
均来自《高要县志》,
实际应以各村族谱为准,
如有错漏,
欢迎各位网友在评论区指正。
【互动话题】
你姓什么?
你来自哪里?
下一期你想了解哪个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