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张芬 江在方
爬梯竖直向上,透过铁护圈,只看得见一小块天空。身上缚着安全绳,让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别扭。才爬了一截,稍不小心,胳膊碰着护圈,火辣辣地疼。
5月1日,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工程装备科技公司江夏纸坊基地,在接受严格的安全教育、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今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俊爬塔吊。
记者还在塔吊中段挣扎,罗俊已经噌噌登顶,上方远远传来一个声音:“抬头,别往下看!”

罗俊攀爬塔吊。(通讯员江在方摄)
罗俊,今年38岁,开塔吊已经有17年。“我父亲是塔吊司机。小时候看到他坐在高高的吊车里吊装,我就羡慕得直拍巴掌。”罗俊想接父亲的班,却发现自己怕高,在二层楼都不敢往下看。怎么办?爬,咬着牙爬,“每次爬到高处,我就深呼吸,抬头看驾驶室,告诉自己一定行。”
我们爬的是一个只有20多米高的塔吊。驾驶室很小,不到2平方米。罗俊摁下开关,大臂开始转动、小车滑移,塔吊发出嗡嗡声,微微摇晃。记者赶紧抓住栏杆,罗俊却毫不在意。
他说,开塔吊就三个动作:摆大臂、走小车、落钩,分开来,两个月就能学会;要把三个动作融为一体,非两年不可;如果追求吊装的平稳与流畅,更需要常年苦练。
“最难的是吊混凝土。”罗俊说,混凝土装在吊斗里,重心不稳,如果再有个磕磕碰碰,一路走一路洒。要做到“稳、准、快”,他的经验是“边吊边稳”,“一起吊就开始微操,通过大臂和小车的走位来卸力,尽量减少晃动。”

罗俊在塔吊驾驶室里。(通讯员江在方摄)
对细节的不懈追求,让罗俊的技艺日益精湛。他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大赛,并取得佳绩。2023年,湖北省起重吊装机械技能竞赛,罗俊在27米高空用吊钩精准挂起地面的水箱,4分钟内将水箱放进5个圆形点位,又在3分钟内穿越1.8米的曲线杆道,最后准确击中标靶,荣膺大赛“金牌吊装手”。
站在塔吊顶部,视野开阔不少,江夏八分山和山上的气象塔,似乎近了许多。像这样登高望远,罗俊已习以为常。他参与过武汉园博园、凯德广场、海航产业园、武汉保税区等项目,最高的是武汉中心大厦,高400多米。“上去就不下来,一待就是一天。”他说,中饭是用塔吊吊上去的,随身带一个塑料瓶解决方便问题。

罗俊调整塔吊上的摄像头。(通讯员江在方摄)

罗俊在塔吊前臂上做检查。(通讯员江在方摄)
随着智能建造科技的发展,塔吊司机的工作环境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前不久,罗俊参与测试了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5G塔吊。5G塔吊安装有7个传感器、11个摄像头,塔吊司机可在地面远程操控。“不用爬上爬下,不怕风吹雨打,而且操作十分方便。”罗俊说,“这是一种趋势。”

罗俊在吊运塔吊部件。(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设备越来越先进,我们塔吊司机更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能,才能跟得上‘趟’。”罗俊感慨地说,希望能一直驾驶塔吊,俯瞰城市拔节生长,“用起重臂、小车和吊钩勾勒城市天际线的感觉,真的很棒!”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