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汕头大学在桑浦山校区举行《汕头大学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新书发布媒体见面会。
《汕头大学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智慧教育一体化改革”为主线,从战略发展、教学融合、学术研究、管理服务、国际交流、未来展望的六大维度,构建了“智慧助教、助学、助研、助管、助国际交流”的“五位一体”体系,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实操指南。

为何选择在此时发布这一书籍?
目前,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奔涌,中国正以“教育数字化行动”引领教育现代化进程。“这既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言。”汕头大学党委书记唐锐介绍,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将于5月14日至16日在武汉举行,值此之际,汕大愿以智慧教育的“中国方案”,为全球教育变革贡献岭南智慧。

新书发布的背后,是汕大30余年来在智慧教育道路上的持续探索。
自1990年起,从第一台校园网服务器建设,到如今的“私有云+数据中台+业务应用”架构,学校智慧教育实践贯穿了“数字基建奠基—技术融合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三大阶段。
AI科创平台上师生调试机器人竞赛代码,智能医疗检测平台利用25万张眼底影像数据训练AI诊断模型……如今,“硬核技术”与“人文关怀”交织的教育场景,直观呈现学校从数字基建到AI赋能的创新跃迁。
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分享了学校在智慧教育上的四个创新实践,涵盖“教学”“学术”“管理”和“国际交流”等不同关键词。

在教学方面,汕大在理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分别探索AI赋能课程建设与项目式实践教学;在学术上,学校融入AI技术,探索智能制造实验室与眼科疾病AI检测平台建设;在智慧管理方面,汕大打造了数字书院、智慧校园系统,配套AI素养培训体系。此外,学校还推出了“医学+人工智能”复合型课程,慕课资源成功“出海”,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
作为《汕头大学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配套成果,4月7日,汕头大学还发布了《汕头大学教育教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
这份指引聚焦“教、学、评、管、研”五大核心场景,梳理了智能备课、个性化学习诊断、AI辅助学术分析等18类高频教育教学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46个可复制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汕头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来佑彬介绍,接下来,学校还将进一步更大范围地推广《参考指引》,以汕大经验为更多高校提供可落地的AI教育应用框架。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在郝志峰看来,汕大的智慧教育实践,正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让知识传授更有温度,让能力培养更有深度。
他表示,汕大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智慧教育的新模式;加强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适应数字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扩大国际合作,构建更广阔的智慧教育生态圈。

从一线“课堂”看汕大智慧教育
“关于‘债务重组’概念,大家可以多问几个AI工具,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提炼出准确答案。”汕头大学商学院的课堂上,老师将AI助手“请进课堂”,引导同学们使用AI初步理解概念后,再进行深入解析。
商学院副院长龙月娥介绍,学院智慧教育的探索自2018年便启动,教师掌握数字化、AI工具后,再逐步探索如何用好新工具赋能教学。如今,由专任教师编写的《财务管理与Python实现》等配套教材,已被全国百余所高校采用。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汕大商学院还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导论》《Python数据分析基础》等设为公共基础课,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
“汕大在教师AI素养培育上很下功夫。”不久前,龙月娥还担任了学校教师教学工作坊的主讲人,详细介绍了豆包、雨课堂、讯飞智文等AI工具在教学中的各自用途和综合运用,分享如何更好地以AI赋能教学。
来佑彬介绍,接下来学校还将面向全校教师开展更深入的AI素养培训,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南方+记者 钱明雅
通讯员 叶楠楠
【作者】 钱明雅
广东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