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咩咩咩……”羊叫声在阳光穿透羊舍的间隙中此起彼伏,石坡乡的养殖户李卫民正熟练地操作着新购入的饲料搅拌机,在羊群间穿梭忙碌。曾经,因资金短缺,他只能维持几百头羊的养殖规模,而今,他已拥有存栏量达上千头的现代化养殖场,青贮池内翻滚的草料洋溢着勃勃生机。

“去年扩建羊舍时,资金还差30万,多亏了农商行的客户经理,用手机就帮我办下了贷款。”李卫民粗糙的手掌轻抚着搅拌机的不锈钢围栏,身后,电子饲喂系统正精准地控制着每只羊的进食量。这一幕,正是壶关农商银行深耕“三农小微”、践行普惠金融的生动写照。

在八百里太行南麓的壶关县,这支扎根本土长达80年的金融力量,正以“千企万户大走访”行动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挥洒着浓墨重彩。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已达53.91亿元,较年初净增1亿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资金支持。
“我们推行‘一二三工作制’,要求客户经理每月至少进行1次实地走访、2次电话回访、3次产品宣讲。”石坡支行负责人李世英指着墙上的网格地图介绍道,“总行将254个行政村划分为23个专属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了‘金融村官+移动银行’服务小组。”这种将物理网点与数字工具深度融合的服务模式,使得壶关农商银行的移动金融服务车月均行驶里程超过2000公里。

在服务创新上,壶关农商银行推出了“创业贷”“农担贷”“游子贷”等特色信贷产品,通过免抵押担保、政府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当地百姓创业致富,吸引外出游子返乡创业。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频急”的特点,该行还建立了“T+0”快速响应机制,将贷款审批时限压缩至48小时内,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夕阳西下,李卫民站在新落成的沼气发电站前,望着输电线接入国家电网的计量表,满脸笑意。“现在羊粪、牛粪都能变成电能,每年能增收10万。这新鲜玩意儿,让咱农民也赶上了时髦。”暮色中的壶关农商银行大楼灯火通明,信贷管理部的键盘敲击声与乡村振兴局的产业规划图交相辉映。在行长办公室的网格地图上,一个个被标记为重点支持的农业合作社,如同繁星般照亮了太行山的沟壑。
夜色渐浓,太行山麓的灯火逐渐亮起。壶关农商银行的移动服务车仍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车灯划破黑暗,如同田野间的金融之光,照亮着更多像李卫民这样的奋斗者的前行之路。(王喆)
编辑:邢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