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市统计局解读一季度重庆经济运行趋势

4月25日,今年一季度重庆经济运行数据“出炉”,全市经济发展呈现何种趋势,有哪些特点?围绕全市工业、投资、消费等细分领域,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摩托车产业发展增势迅猛

市统计局工业处负责人表示,一季度全市多措并举推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不过受汽车市场竞争加剧、重点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等因素影响,期间全市工业增速有所放缓。

“一季度摩托车产业增加值增速达34%,是全市工业发展最大亮点。”该负责人说,该产业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支撑,一方面是雅迪、爱玛、台铃等来渝兴业的电摩企业快速成长,另外隆鑫、宗申等本地传统摩企不断拓展国外市场,推动出口持续放量。

在一季度,全市先进材料产业保持增势,增加值同比增长6.6%,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该产业板块中的化工行业延续去年以来良好发展趋势,在华峰化学、双象光学等一批新项目推动下,成为先进材料产业增长的主要支撑。

工业产品生产方面,一季度全市以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如新能源汽车产量18.71万辆,同比增长13.3%,集成电路产量22.52亿片,增长67.8%。从产品增长结构来看,全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仍持续推进。

工业投资方面,在大量新入库项目带动下,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2%,增速比1-2月回升6.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产业同比增长21.8%,医药、消费品和能源产业均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27.6%、14%和19.4%。

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效双升”

市统计局服务业处负责人表示,一季度全市服务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62.8%,比上年增长4.8%,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7.2%,拉动全市GDP增长2.9个百分点。

“以信息传输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稳定,实现‘质效双升’,是一季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鲜明特点。”该负责人说,在“满天星”行动计划推进下,今年1-2月全市规上互联网和软件行业营收同比增长15.4%,比全国水平高2.7个百分点。

通道物流提速发展,带动全市服务业发展。一季度,我市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重庆)、中老泰图定班列的发车量持续稳定开行,“铁路笼车+海运滚装船”铁海联运班列首发,中新、中老通道拓展取得新突破。

文旅消费活力不断释放,是全市服务业发展另一亮点。如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节目播出后,带火全市文旅消费新场景,促进“假日经济”快速增长,实现了人气、营收“双丰收”。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升

“新项目增量足,工业、基建形成‘双驱动’,技改投资增长快,设备更新成效明显,是一季度全市投资的4类特点。”市统计局投资处负责人如是称。

在新项目方面,一季度全市10亿元以上项目入库规模增长8.2%,比去年全年提高7.6个百分点,特别是汽车、医疗、材料等产业项目入库情况良好。

一季度,全市工业及基础设施投资两者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在大量新增项目带动下持续回升,同比增长7.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6个百分点,特别是交通、水利和邮电投资分别增长10.2%、20.3%和144.7%。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我市技改和设备更新投资项目持续“上马”。一季度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7.4%,比上年全年加快3.4个百分点,特别是电子、医药、材料和消费品分行业技改投资快速扩大,分别增长137.5%、42.9%、33.8%、23.5%。全市设备工器具投资增长26.8%,比上年全年提高24.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设备投资分别增长126.5%和13.9%。

新兴消费需求不断增强

市统计局贸易处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推进,叠加节假日效应带动,全市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开局,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的新兴消费需求不断增强。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电商直播、即时零售等的数字消费场景活跃,促进我市网上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该负责人表示,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3%,限额以上住餐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饮收入增长9.1%,数字网络化消费持续升温。

随着市场供给不断完善,叠加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消费者的智能化、绿色化消费需求亦持续增强。一季度,全市智能手机、高能效等级家电、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39.8%、20.9%、30.1%,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一季度其零售额增长14.7%,占全市汽车类产品零售额总比重近4成。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蔡杨

审核:周雨

主编:曾立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