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湾里街道近期开展“四色守护,帮垃圾找回自己的家”主题系列活动,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等多元形式,以生动实践传递垃圾分类知识,推动全民参与环保行动。
绿色守护:厨余堆肥润童心
5月19日,蓝湾社区走进馨爱萌幼儿园,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整个社会”为目标,开展厨余垃圾分类宣传。社区专干杨金家通过趣味讲解,向孩子们展示厨余垃圾如何变废为宝,转化为滋养植物的肥料。孩子们亲手用厨余肥料种植太阳花,在实践中领悟垃圾分类的意义,让环保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灰色赋能:其他垃圾变电能
高合社区则将课堂搬进大连重工集团技工学校。5月13日,市垃圾分类讲师关志勇向学生讲解其他垃圾的处理奥秘:“每吨其他垃圾焚烧可发电400-600度,其他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70%。”并通过视频了解金普新区瀚蓝环境是如何通过焚烧垃圾进行发电。
随后,社区专干王立宁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清洁活动,清理校园周边垃圾,用行动践行“分类先行,青年当先”的理念。
蓝色循环:创意手工倡回收
同日,吉安社区在太阳宝贝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变废为宝”手工课。关志勇通过动画和游戏,让孩子们理解“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社区专干王洋则带领孩子们用矿泉水瓶、旧纸杯等可回收物制作风车、小汽车等手工作品,直观展现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激孩子们的环保创造力。
红色行动:有害换爱护健康
5月20日,翰林社区联合湾里医院在广场开展“以废换爱”活动,社区专干关志勇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免费发放垃圾分类纪念扇子200余个,引导居民用有害垃圾兑换礼品,并享受免费义诊服务包含中医、全科、内科及测血压血糖,尤其是中医居民广泛好评。活动将垃圾分类宣传与健康关怀结合,既提升了居民对有害垃圾危害的认知,也传递了社区温暖。
湾里街道通过“四色守护”系列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推动垃圾分类从理念转化为习惯,形成“家校社”联动共治的良好氛围,为构建绿色宜居城市贡献基层力量。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任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