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实时讯息

在成都办一家科技型企业,可以享受哪些红利?

“问”的是企业和市民的关切,“答”的是发展与生活的难题。成都日报“问策有答”,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传递生产生活一线需求,及时梳理各类问题,通过权威部门“对症下药”,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帮助和解答。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在这一过程,企业作为创新涌动的活力主体,是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先从一组活力迸发的数据,看成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万千气象——2024年,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递进培育计划,成都高企总数突破1.45万家;支持并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42项;优化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累计帮助超4000家企业获得信用贷款超420亿元;启动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行动,实施15项重点任务,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向园区汇聚。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聚焦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奋力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有效促进更多市场主体、更多科技成果、更多创新人才、更多要素资源向成都集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竞争新优势。

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蓉“大显身手”,离不开创新金融“活水”的滋养与浇灌。对于“轻资产、高风险、缺抵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如何破题“不敢贷”“不愿贷”“不会贷”“不能贷”的问题?“我们联合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共同推出了‘人才贷、研发贷、成果贷、积分贷’等‘科创贷’系列信用贷款产品,创新实施‘股债通’投贷联动,引入担保机构作为纽带,建立风险分担和收益共享机制。”市科技局政策法规与科技监督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成都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递进培育计划,截至去年,在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45万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成都发布了《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政策“免申即享”的通知》,对首次认定通过以及重新认定通过的高企分别予以不同额度的资金奖励;精准链接科技创新资源,走访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平台收集问题诉求,提供备案政策辅导、技术创新咨询、场景策划对接等“一对一”跟踪服务。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如何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3年,成都出台《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支持链主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鼓励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集中攻关一批“卡脖子”技术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等政策措施。

已备案的概念验证中心及中试平台,可获得哪些“真金白银”支持?

成都市科技局:根据《成都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资助管理办法(试行)》,对获我市备案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的建设主体给予创建资助,并择优对获我市备案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运营主体按照年度服务性收入一定比例给予运营资助。

值得一提的是,对符合条件的重大中试平台,将按其自申报通知发布之日起前两年内购置中试设备费用的30%,择优给予建设主体最高3000万元后补助。

在成都开展重点研发项目的企业,可获得哪些资助?

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明确了采用前资助或后补助的支持方式,对基础研究项目、技术创新研发项目、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科技人才支撑项目、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国家级科技项目配套在内的8类项目的支持标准。

其中,符合条件的技术创新研发重点项目择优给予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择优给予符合条件的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支持经费根据项目的基础条件、实施方案、绩效目标、应用前景等因素综合确定;符合条件的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将择优给予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除此之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含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项目成果或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在蓉落地转化的,择优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