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走进重庆市奉节县永乐镇大坝村,仿佛走进了一幅画。
彩色的村道顺着山腰在脐橙林间蜿蜒起伏,像一道道彩虹串联起一幢幢民居。每一家的院坝都是视野很好的观景平台,将漫山的果园、碧绿的长江和几公里外隔江相望的县城尽收眼底。

大坝村村民在进行腰鼓表演。资料图片
“别看这里是农村,太阳能智能照明灯和诱虫灯晚上亮起来,夜景跟县城也有得一比呢!”永乐镇党委副书记、大坝村“包村干部”高成国乐呵呵地说。
2022年刚来大坝“包村”时,高成国可乐呵不起来。作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大坝村全村1.2万亩脐橙林,年均鲜果产量超过2万吨,年均产值约1.5亿元,但富裕之外,矛盾频发:灌溉用水纠纷、采摘占道纠纷,还有各种鸡毛蒜皮引发的邻里纠纷……
高成国来时正赶上天旱,山坡上的几口山坪塘渐渐干涸,村民们眼巴巴看着一江水却用不上水,大家心头的火星子一点就着。山上50户村民和山下37户村民,几次都差点为争水“擦枪走火”。
矛盾怎么化解?大坝村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村民经常聚集的地方设置“池边夜话”“树下群谋”等议事点,探索村长、社长、池长、路长、微网格长“五长治村”,摸排纠纷隐患128条,超过98%的矛盾通过“三级联调”成功化解,还推动解决了取水用电等11个村民急难愁盼问题。
2022年底“数字重庆”建设启动后,大坝村又依托全市“141”基层智治系统搭建“智慧大坝”乡村振兴综合治理平台,安装47个AI智能摄像头,覆盖村域森林防火、道路安全防护、耕地保护和禁渔监管等重要场景,形成预警、查看、处置闭环管理。大家心气平和了就“有事好商量”,全村信访量很快下降了75%。

大坝村风景。资料图片
“池边夜话”议事点是脐橙林中一处山坪塘上的廊桥,这里依次悬挂着新制订的村规民约《大坝十条》。高成国为这个议事点撰写了一副对联:和和气气议身边小事,商商量量谋发展大计。
议了哪些事?一是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二是清洁家园建美丽乡村。村里依托“高峡平湖”“花果同树”等独特景观,建成村民休闲文化广场2个、健身步道4公里、石阶古道百余米、观景平台3个,彩绘新农村主题壁画58幅。“果园变乐园,乐园变财源。”大坝村党支部书记左明春说,村居环境和村民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的大坝,年均接待游客超过2.5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0万元。
看到“身边小事”带来的变化,村民“谋发展大计”的积极性高涨。针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山地难以推广农业机械化等难题,大坝村邀请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专家建“科技小院”,与村里的“土专家”“田秀才”联合组建农技服务队,探索如何进一步打响“亿元村”的生态品牌。
“老伴在重庆带孙子,家里800多棵树,好的年景能产10万斤。集中上市的时候大家都忙,请不到人,靠我一个人根本摘不过来。”67岁的村民李仕祥说出了自己的困难。
这不是李仕祥一个人的困难。如今,前来采购的客商增多,一家一户确实很难完成客商需要的采摘量。于是,村里组织起180多人的服务队,统一安排农田劳务、庭院清洁等工作,在脐橙采摘期按照统一价格为农户提供服务。
这可不是简单的采摘服务。大坝村五社种脐橙的“老把式”曾清云是技术服务队队长,手下有一批技术骨干,负责化肥、农药“双减”,以及杀虫灯、粘虫板等生物防控设备推广等;二社社长翁建则是劳务服务队队长,带领队员负责修枝剪形、打药施肥等阶段性管护工作。
如今,大坝村劳务服务队的人均月收入超过3500元,村里农户的用工成本也较往年下降了三分之一。
脐橙销售旺,不仅是因为品种好,也离不开稳定的销售渠道。
除了采购商上门采购外,大坝村还通过“企业+代办人+农民”方式,对接各大水果批发市场、超市等,线上销售更是风生水起。
村民方刚和李炼炼以前都是在大城市工作的白领,工作之余兼职为大坝村生态脐橙直播带货,每年大约能卖200吨。2021年两人返乡后,每年直播销量超过500吨。在村里,像他们这样搞直播带货卖脐橙的人不少,于是村里组建了由32名直播达人组成的营销服务队。2024年,营销服务队累计直播带货146场,销售量占全村脐橙总产量的40%,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超过3000万元。
“今后,我们要结合线下线上营销,继续扩大知名度,推进农文旅融合,欢迎大家来大坝村打卡。”永乐镇党委书记杨钧指着新改建的房屋说。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2日 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