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2024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列入新职业名单。
在这群活跃于文博与潮玩交叉地带的“年轻力量”中,“90后”的曾舟,让三星堆的文物青铜神树、大立人“动”了起来,也让国宝变成地方美食的“代言人”。
从博物馆走向市场、走向世界,曾舟和他的团队,不断用创新的文创产品讲述中国故事,也激发着一个全新职业的无限潜力。
在四川成都的工作室里,曾舟和工作人员正在摆放刚出模的“莽莽熊猫”——这是一款以四川方言和本地美食为灵感开发的潮玩手办。
曾舟说:“莽莽熊猫吃莽莽,吃莽莽就是四川话吃饭的意思。把非遗美食和熊猫做结合。”
今年35岁的曾舟,毕业于原画设计专业。2018年,他成为一名独立文创设计师。一次偶然参观三星堆博物馆时,高大威严的青铜大立人,让他瞬间有了灵感。
很快,曾舟设计的“坐着的三星堆大立人”和三星堆神树盲盒等一系列以博物馆文物为原型的国潮手办,受到了博物馆和消费者的热爱。
之后,曾舟组建了创作团队,以文博产品、传统文化IP、四川特色为创作原型,不断开发新产品。
曾舟说,作为一名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他做的不是快消玩具,而是有内容、有温度的文化IP。每个爆款文创产品的背后,藏着的都是创新深耕和对长期主义的坚持。“我们想让年轻一代随手摸到的就是沉淀千年的文化,这个事情可能是需要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努力去做的。”
而除了文化属性,文创产品的独特性、可定制、反标准化等特点,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当前,文创产品已从“小众爱好”迈向“大众刚需”,伴随着文博热、国潮崛起、消费升级,文创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进入千亿元规模。在越来越“拼”的文创赛道,很多博物馆和文博产品设计企业都对懂营销、会运营的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求贤若渴。
不少网友表示愿意为文创产品花钱。
张宝儿旅行Vlog:我旅游唯一的爱好就是买文创冰箱贴,能记录我旅行的足迹。
包子君:没有年轻人会路过文创店而不进去看的,反正我不行。
田先生:文创产品的设计很重要,大家就冲着买个别致。
崔别林:文创我只买冰箱贴和文创雪糕,前者是带回家证明我去过,后者是证明我来了,打过卡吃进肚了。
眠月:之前看到过超好看的文创地铁卡,如果是挂件就好了,我愿意花钱!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钟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