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常识

什么样的才算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指 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具体来说,医疗纠纷是患者及其近亲属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检查、诊疗、护理等行为造成的后果及原因、责任、赔偿等问题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医疗纠纷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主体为医患双方:

医疗纠纷是产生于医患之间的纠纷,其他人不能成为医疗纠纷的主体。其中,“医”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工作者;“患”是指接受治疗的病人或其利害关系人。

争议焦点:

医疗纠纷主要围绕诊疗活动的后果及其原因进行,包括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疗过失、医疗差错等。

法律后果:

医疗纠纷可能涉及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行政责任(如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如医疗事故罪)。

常见的医疗纠纷表现形式包括:

误诊:

未能正确诊断或错误诊断,导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疗或手术。

无证行医或超范围经营:

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未取得合法资质或超出许可范围进行诊疗活动。

侵害患者知情权:

医生未向患者充分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及治疗风险,未取得患者明确同意。

伪造、篡改或违法销毁病历:

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违反规定,伪造、篡改或销毁病历资料。

医疗产品、消毒用品、血液问题:

使用的医疗产品、消毒用品或血液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患者损害。

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包括:

自行协商:

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申请人民调解:

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行政或法律途径:

通过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解决争议,包括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等。

综上所述,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中的争议而引发的各种纠纷,涉及医疗行为、医疗后果及其原因、责任认定和赔偿等问题。处理医疗纠纷的途径多样,包括协商、调解和行政或法律途径。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