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寺绝对可以说是宁波的名片。它有着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也是国内唯一的以阿育王命名的寺院。寺内因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

阿育王柱
阿育王寺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山门前有四根巨大的阿育王柱,每根高12.97米,底部直径约1米,顶部直径约0.65米,重达27吨之多。

阿育王柱是古印度孔雀王朝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雕刻,是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恒河流域,为雕刻法敕所建的圆形石柱,位列世界三大纪功柱(中国武周王朝天枢,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罗马帝国图拉真纪功柱)之一。

阿育王寺 江泽民题字

阿育王像(网络图片)
阿育王,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王”。印度历史上最大的王朝孔雀王朝国王,杀伐半生,甚至不惜弑兄杀弟,在完成大业后,幡然悔悟,停止杀戮,皈依佛教,对内一切遵循以非暴力和宽容为基础的统治,对外放弃了征服世界的政策,结束了帝国的军事扩张;以精神统治代替了武力征服,从此开始了崭新的王朝。阿育王被称为“一半疯魔,一半真佛”,完美诠释了何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晋代古刹
阿育王后半生向全世界弘扬佛法,释迦牟尼佛圆寂以后,阿育王把佛遗留的舍利共分为八万四千份,遣派使者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养。目前中国有十多座佛真身舍利塔存留存。其中就包括宁波阿育王寺。
此盖世之功德,真值得后世爱好和平之人膜拜顶礼。

天王殿和放生池

阿育王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多为明代重建,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特别是舍利殿,用黄色琉璃瓦铺就,尽显皇家气派,雍容华贵有余。与前后历史只差十几年、隔山对望的同为千年古刹的天童寺,风格迥异,却相映成趣。


顺带说一句,就在附近车程十几分钟的地方,还有一座叫“阿育王古寺”的寺院,听起来感觉也很有历史,但建筑物很新,应该是唯二的阿育王寺吧。






大雄宝殿面宽七间,重檐歇山黑瓦顶建筑,高约十四米,正脊上有风调雨顺及龙鱼戏珠彩塑,檐间是大雄宝殿的方额,大气稳重。下层檐下横匾书“觉行俱圆”为乾隆皇帝之御笔,可惜被香炉挡住没有拍到。殿内横匾额题“善狮子吼”也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殿前两棵巨大的樟树,目测要四、五人合抱,估计有几百年的树龄。
大树和古建,真是一对好兄弟。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要想组成一幅完美无瑕的画、衬托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气场,二者绝对不可缺一。新建的寺院整齐有余但偶尔会感到缺少一点什么,究竟是缺少什么呢?答案就是大大的树。


百年古香樟树
曾经有很多年,希望自己来生能投胎成一棵俊秀的大树,只是因为人生太苦,想脱出三界六道。
不知道作为一棵树,是否已经逃出了三界六道?

皇家风格的舍利殿
舍利塔是阿育王寺的重中之重,这里是奉释迦牟尼舍利的地方,据说是全国唯一,这是宁波阿育王寺标志性的殿堂。檐间也是方形额,上书“妙胜之殿”,此为宋孝宗御笔,下檐黄匾上书“舍利殿”。
清代皇帝的题字较多,容易见到,宋代爷爷辈皇帝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也是让人感慨无量啊。世事茫茫不齐,红尘滚滚无尽。人间匆匆一世,天涯漫漫寻谁?

舍利塔美轮美奂

舍利塔背面的卧佛
舍利塔为四方形铜质宝筐塔,高0.4米,用银丝吊于小窗孔内。现在舍利不在舍利塔内,供奉在藏经楼,一般人不得见,据说需要申请,同时会背诵一首佛经,批准后方可拜谒。
看来下次去之前需要提前备足课才行。

部分碑刻
除了匾额,寺内还有历代碑刻、石刻等,如宋代苏轼、张九成等文人骚客以及元明清历代名家的墨宝真迹,每一个都是无价之宝。

藏经楼



斋堂及寮房

寺院地处三山相拥处,古树参天、修竹蔽日,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实属世外桃源。四周翠岗蜿蜒,群陵起伏,想必这就是“六殊胜八吉祥地”的来源吧。
到处枝叶繁茂,想照一张塔的照片,却是非常不易,只能贴在塔身向上拍照,其美不及实物之百分之一。


西塔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在这个娑婆世界,每天都在堪忍着各种烦恼和忧虑,生活的快节奏,使人无暇顾及周围的美好,生命仿佛变得越来越短,人人迷失自我,忘记了生命本身的意义。
所幸,我们有众多先辈们留下来一个个的世外桃源,置身于每一个寺庙中,使人瞬间感受到平和与笃定,从而有勇气放下成见和伪装,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