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过年
古代没有春节的说法,那时候称新岁、岁旦、过年等。
过年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人们祈岁祭祀,除旧布新,亲朋齐聚迎接新岁到来。
过了除夕进入新岁,人的岁数就加一,这个和现在很多年轻人以周年算岁数截然不同,很多年长或者是农村比较传统的人其岁数都是按古代的这种算法。
不同朝代新岁的月份也不一样,夏朝是正月,商朝在腊月,周朝在冬月,秦朝在十月,汉朝汉武帝之后才改回正月,所以那时候称为春节也不恰当。
春节什么时候出现的
春节这一词最早出现在民国时期,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放假。从1914年开始,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其头长触角,异常凶猛。"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人们后来发现它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纷纷贴红联,燃爆竹,守岁火,安然度过除夕夜。
这种仅仅是小说故事,古文中从未有过对年兽的记载,年兽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民国报纸中。
古文: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可见年被古人作为五谷成熟的一个时间单位,而且年的甲骨文为上禾下人,也寓意五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