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常识

殉情是什么意思(古今殉情有几多?)


最近一部《大宋宫词》将李少红导演拉下神坛。


但其实这并不是她第一次翻车了。


早在十二年前《新红楼梦》播出时,少红导演就已经被群嘲了。


独树一帜的作品风格,被吃瓜群众戏称为“阴间滤镜”。


电视剧《大宋宫词》,2021年


最近我看网友弹幕,认为少红导演适合拍李碧华的小说。


毕竟李的小说幽怨凄美,浓艳诡谲。


经典一如《胭脂扣》。


风月场的头牌如花与富家公子十二少相约吞鸦片殉情。


如花死了,但十二少却活了下来。


如花在奈何桥上苦苦等了十二少50年,也没能等到他的身影,最终决定回阳间寻找他。


电影《胭脂扣》,1987年


情欲轮回,冤孽消长。


这是李碧华小说的核心。


正如电影《胭脂扣》的同名主题曲唱的那般,“情象火灼般热,怎烧一生一世”。


电影《胭脂扣》,1987年


其实在小江的库存里,类似《胭脂扣》的殉情故事,历史上还有很多,很多。


1 不一样的殉情方式,一样的情深意切


娥皇女英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殉情女子,她们因夫君帝舜横死苍梧,而投身洞庭湖。


眼里的泪洒在绿竹上,生出斑点,后人便将这种斑竹称为“湘妃竹”。


电视剧《大禹》,2015年


《庄子》里也记载过一个很美的故事。


据说一个叫尾生的青年,与女子相约桥上相见,不知为何女子迟迟不到。


后来大雨滂沱,水淹桥梁,尾生竟也不愿离去,最终抱柱而死。


电影《东京少女》,2008年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举身赴清池”,跳河而死;焦仲卿则“自挂东南枝”,自缢而亡。


电视剧《孔雀东南飞》,2009年


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的儒家传统。


所以大部分人选择的殉情方式都比较温和,像上边提到的投江、自缢等,都能留个全尸,供后人吊唁。


但坠楼、坠崖等轰轰烈烈的殉情方式,使面目尽毁,尸骨无存,倒显得有些残忍了。


电视剧《天龙八部》,1997年


西晋贵胄石崇的宠妾绿珠,即是自高台坠落。


她就像一朵春日的刚刚绽放的樱花,东风一吹,便落了下来。


电视剧《东宫》,2019年


许多朋友都喜欢去云南旅游,那里藏有“风花雪月”的浪漫,还有神秘莫测的异域风情。


但很少有人知道,云南的丽江曾被人称为“殉情之都”


俄国作家顾彼得在著作《被遗忘的王国》中写道,“每一家的家史都有因殉情而死去的。”


这种屡禁不衰的殉情现象,竟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40年代。


丽江,玉龙雪山


在丽江的纳西族,殉情具有一套完整的仪式。


相约殉情的男女首先要去庙里祭拜三朵神,求情神明将他们死后的亡灵带到“欢乐十二坡”


这在纳西族眼中是一方爱情净土。


之后他们会在殉情的地方搭建一个木屋,在房中尽情歌舞,一醉方休,最后再一同赴死。


死后他们的家人会为他们举行盛大的“哈拉里肯”仪式,祭司需要在四天里不眠不休诵读百本经书,为殉情者祷告祈福。


丽江,束河古镇


纳西族的殉情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煞费苦心。


他们用惊世骇俗的死亡,将伟大的爱情抬到人生意义的最高位。


情之所至,一往而深,古人诚不欺我。


电影《青蛇》,1993年


2 殉情不是结局,化蝶才是


殉情与殉节不同。


殉情着意于反抗封建伦理,而殉节恐怕更在于维护传统道义。


选择殉情的人,大多都有一种“不自由,毋宁死”的勇气。


如果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如共赴黄泉死得其所。


为情而死,血染坟塚,浪漫而残忍。


电影《梁祝》,1994年


红衣哭坟、棺木而开,化为双碟。


即使我不说,相信大家也一定都能猜到这个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个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也许正因太过熟悉,反而削弱了结局带来的悲怆感。


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2007年


其实投墓自埋的传说,不仅只有梁祝。


南朝宋时期,民间有乐府民歌《华山畿》,据考证,这是一首殉情诗。


据说某书生经过华山,对某姑娘一见钟情,后来回到家里,相思成疾。


母亲赶到华山,向女子诉说缘由,女子便将手绢相赠,并嘱咐放到书生床下。


电影《梁祝》,1994年


果然没过多久,书生起死回生。


母亲便将手绢一事告知书生,谁知书生突然发疯,抱着手绢痛哭流涕,还将手绢吞了下去。


书生临终前,求情母亲将自己的灵柩抬至华山。


电影《梁祝》,1994年


当日女子浓妆华服,翘首以待,唱了一首《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一曲终了,书生的棺木忽然开了,女子提起衣裙,纵身一跃,棺木又合上了,俨如崭新。


电影《梁祝》,1994年


殉情的男女大多都是痴绝之人,外人很难理解,甚至越俎代庖,叹息不值得。


但值得与否何须外人评判,他们最终的选择早已道明一切。


死亡才是最好的成全。


这也就是为何古代的民间传说或是文人创作,死亡并不是故事的结局,反而还生出许多扑朔迷离的浪漫。


电影《青蛇》,1993年


梁祝死后化蝶合欢。


焦仲卿和刘兰芝死后化为鸳鸯双宿双飞。


《搜神记》中的蒙双氏,死后竟然合为一体,“二头,四手足”。


不管是死后的不死鸟,还是连理枝,都是古人对自由恋爱的一片向往。


现实中的遗憾,在死后得到圆满,虽然自欺欺人,但却心甘情愿。


电影《倩女幽魂》,1987年


3 恋爱脑的男人太“娘”了?bushi


如今许多玛丽苏古偶剧都以爱情至上为核心,甚至一国之君都无心搞事业,专注谈恋爱。


比如你细品这台词,“你要是敢跳,我就让整个西州给你陪葬!”


每看一遍《东宫》,我都想把狗子(指剧中角色李承鄞,粉丝戏称)拖出来暴打一顿。


电视剧《东宫》,2019年


但在古代,男子痴情其实并非一件值得颂扬的事。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过高中语文课本《孔雀东南飞》里的一段话?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焦母认为儿子理应承担兼济天下的大任,而非拘泥儿女情长。


甚至认为儿子与妇人贵贱有别,即使休了妻子也算不得什么薄情寡义。


电视剧《聊斋志异》,2005年


在儒家的伦理纲常中,男女有别,各司其职。


男性的责任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而女性的责任则是相夫教子,侍奉夫君


如果现代独立女性想要穿越回古代,大概率只能落得生子争宠的结局。


你若想效仿武则天架空皇帝,等不到磨刀霍霍,就因流言蜚语抑郁而终。


反之,如果男人想效仿女人痴情,为其守贞甚或殉情,那这个男人多半会被天下哂笑,而这个女人也会被视为红颜祸水。


电视剧《武则天》,1995年


鲁迅先生曾在《伪自由书·新药》里写道:


“譬之文章,则须先讲烈士的殉国,再叙美人的殉情。”


烈士殉国,男性的悲壮之美。


美人殉情,女性的凄艳之美。


男女的结局早在一出生起,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电影《鸿门宴》,2011年


翻开古典文学,为情而伤其实是男性公认的伦理禁忌。


男人很少在诗文里公开表达对妻子的爱意,顶多在妻子死后写几首无关痛痒的悼亡诗罢了。


点名批评“大唐第一渣男”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都给我埋头痛哭!


词曲中倒有不少文人的风花雪月,但这都是勾栏瓦舍的狭邪之作,不必当真。


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2013年


也许正因古代异性的社会性别非常明显,所以恋爱脑的男人多半不是“真正男子汉”,反而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


典型如《西厢记》里的张生,一副病弱书生的模样。


见不到崔莺莺便害了相思病,“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自此《西厢记》以后,才子佳人小说里的翩翩佳公子,大多都是这种阴柔脆弱的模样。


电影《聊斋·席方平》,2000年



林俊杰有首歌叫《江南》:


“不懂怎么表现温柔的我们,还以为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


现在我们终于实现古人魂牵梦萦的恋爱自由了,但一往情深的人却少了许多。


从一而终已成为传说,就连结婚生子也变得颇为奢侈。


苍天啊,究竟是世道变了,还是人心变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