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料的成因其实非常简单,在远古时期,昆仑山巅的天然玉矿有部分裸露在外的矿石,在强烈地质作用下发生崩解,被临时性洪水冲入了下游的冲击扇区域(戈壁滩和高山的中间区域)。新疆的洪水大多是季节融雪性,每年流域的范围都不一样。日久天长许多残片被遗留在戈壁滩上,这些残片与周围其他普通石头,同样经受着沙漠中如刻刀般的厉风,配合强烈的阳光紫外线暴晒,最终形成了如同箭头一般梭型的天然形状,这也就是戈壁料的成因。
戈壁料在新疆分布的范围非常广,基本上沿着昆仑山的南疆沿途都有少量分布,一直到国境边,甚至是如今距离昆仑山已经比较远的罗布泊地区也能找到少量的戈壁料。很显然,不仅仅是水流的单独作用,强烈的风力也存在少量的搬运现象。
先说说戈壁料的优点,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基本上都特别油润,适合原石把玩。强烈的风蚀作用,让这些玉石碎片表面非常光滑,大多带有片状的棱角。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戈壁料都是中间宽厚两头尖,形态上比较固定。戈壁料和籽料比较相近的地方,是料子表面较为疏松的区域大多在风蚀中磨损殆尽,剩余的部分料性往往比较坚硬。
与之对应的是其缺陷也明显,原料个头不大导致只能做挂坠,不能打磨成价格更贵的无事牌、手镯等成品,而且戈壁料为了彰显身份,大多还要留下少量的皮子。每一片颜色都有差异,所以戈壁料除了原石直接打孔能穿少量项链。做成手串之类的佩戴起来刮手腕不够舒适。品质方面也有一定的硬伤,戈壁料母矿往往取材山巅区域比较表层的裸露玉石,这种表层料杂质较多,纯净度非常有限,即便后期天然打磨掉一部分,也很难保证留下的肉质还能干净,通透。
即便如此,戈壁料仍然能占据“疆地产原料”的名头,市场行情在缓步上升,其中最有收藏价值的目前来看是“黑青(或墨玉)”以及黄玉两个品种。
黑青对比普通戈壁料,肉质比较脏的缺陷得到极大掩盖,毕竟颜色特别深,就很难看到其他杂色,却对玉石的油性产生了200%的加成,几乎所有的戈壁黑青都天然自带极润的质感;另外非常罕见的黄玉戈壁料(不是黄绿色那个很常见,是真正达到黄玉级别的)更是其中比较罕见的藏品,如今的原生色黄玉本就数量稀少,价格很高,戈壁料特殊的品类也借了这股营销东风。
总体来说,收藏戈壁料还是尽量选择个头较大为主,太过细碎小片状的戈壁料即便天然,后期的增值也不会太高,更不用说如今在玉石市场中,拿山料人工打磨的仿制戈壁料大行其道,蒙骗了不少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