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常识

宏大叙事什么意思(什么是“宏大叙事”——以中学历史课本为例)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从鸦片战争讲到解放战争。整本书宋体正文部分只出现过一次惊叹号。大家可以猜一猜全书唯一的惊叹号是出自哪一章,哪一个历史事件。答案文末公布。

本文以中学历史课本为例,介绍一种历史的叙述方法——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Meta Narrative)

“叙事”是一种讲故事的方法。先发生了A事件,然后发生了B事件。把单独的历史事件连起来说就是叙事。比如鸦片战争这一课有林则徐禁烟,英国对华战争,南京条约三个历史事件。

叙事把一串历史事件编排出前因后果,形成一个容易理解的、完整的链条。因为林则徐禁烟,所以英国人动武。因为清廷打不过英国,所以被迫签订条约。

叙事只服务于一个主题,所编排的事件是为主题服务。与主题无关的事件,在叙事者看来无关宏旨,可以不讲。太平天国时期,咸丰驾崩,辛酉政变,慈禧联合恭王奕䜣除掉顾命八大臣,垂帘听政。这么大的事情历史课本居然不写,因为这与太平天国的叙事无关。

由此可见,历史叙事者把零零散散的历史事件挑拣出来,以某种他自认为的因果和逻辑编排而成一段故事。这就是历史当中的叙事。

宏大叙事把小故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大故事。宏大叙事讲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且预测历史的走向,给予人民美好的期望。比如说,基督教的宏大叙事当中人类从伊甸园放逐到世间,撒旦教人行恶,而耶稣基督和他的信徒教人行善。历史上的对决就是神与魔鬼的斗争。最后神降临人间,末日审判,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

李世默:两种制度的传说(2013,TED)

马克思主义经过斯大林的发展而成的“历史五段论”也是一个宏大叙事。人类社会最开始是原始社会,后来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

这种宏大叙事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在这五个形态当中线性发展的。所有社会最后都必然向着共产主义社会发展。所有历史事件背后都有一个想要摆脱低级社会,进入高级社会的目的。

我们以历史课本为例。按照我们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标准论述,第八册的中国历史处在“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阶段。这个阶段所发生的一切历史事件都有一个想要摆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前进的动因。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打败了。这说明封建社会敌不过资本主义社会,低级社会形态早晚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消灭。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企图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尝试。就像人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和局限性注定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企图改变社会形态的尝试。资产阶级初次登上历史舞台。这两次改革在甲午战争和对八国联军的惨败下宣告失败。这说明封建阶级已经完全指望不上了。资产阶级虽然比封建阶级先进,但仍有局限性和软弱性。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最后尝试,但农民阶级太落后了,注定失败,而且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是资产阶级的一次胜利。推翻了落后的封建社会,印证了历史由封建社会必然走进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并不是最高的社会形态,资产阶级有很强的局限性,所以辛亥革命失败,军阀混战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向我们昭示了社会发展的最高级形态——共产主义。从此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油画《启航》何红舟、黄发祥创作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战胜国民党代表的资产阶级。先进阶级战胜落后阶级,这是必然的。

以上数段,展示了历史五段论的宏大叙事在历史课本里的样子。

宏大叙事关注大事件、大人物、英雄、伟人,不关注日常生活、小事件、小人物、边缘群体。清末的人吃什么?穿什么?地里种什么?女性的地位如何?人们对宗族持什么态度?市场上有哪些进口商品?这些问题在历史课本当中完全没有答案。对历史事件的挑选只是为了证明其叙事的合理性。

在这条历史五段论的叙事之外,还有一条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它讲述了中华民族是如何从帝国主义侵略的逆境当中自强的,这里不展开细说了。这两条线我们叫做“反帝、反封建”。它构成了我国执政党对于近代历史叙事的主线。

宏大叙事这种历史叙事的方式有别于历史事件的具体分析。它用因果的链条编织历史事件,围绕着某个主题组织材料,讲述着人类社会发展目的的故事。在宏大叙事下,所有人、所有事都是通向某个目的的道路的一部分。

常见的宏大叙事还有“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国家主义,个人主义,历史的终结,必要的牺牲,大局观,终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最后,揭晓文章一开始的小伏笔。全书唯一的惊叹号出现在第14课,66页:“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