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常识

清平乐辛弃疾古诗讲解(清平乐.连云松竹.辛弃疾)


【诗文赏析】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连云松竹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诗词意译】

成片的松树和竹子,仿佛连接着天上的白云,气势恢宏。

隐居在这里,终日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该知足了,从今以后也不必再因为朝堂上的事忧心烦恼。

碰上秋社,遂拄上手杖,到主持祭神的人家分回一份祭肉,恰好糟床里那瓮白酒刚刚酿成,索性便就着这美味的社肉,喝它个痛痛快快。

秋风刮过长满梨和枣的山园,一群贪嘴的孩子,个个手握长竿,正偷偷扑打着树上已经成熟的果实。

不想叫家人轰走他们,我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静静观看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倒是别有一番乐趣在心头。

【诗词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冬十一月,四十二岁的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便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职务,不得不回到在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起了退隐的生活。

在赋闲期间,词人非但没有因为被迫退隐而心生烦恼,反倒生出摆脱官场纷扰的愉悦,并创作了大量赞美带湖风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词篇,此作便是其中之一。

在词人的笔下,农村一片升平气象,没有矛盾,没有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也从侧面反映了南宋初期社会繁荣的景象。

【诗词读后感】

读辛弃疾之《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恍若穿越时空,步入那幅淡雅而深邃的田园画卷。

词人笔下,山园景致,非止自然之美,更寓心灵之逸。一“检校”之间,尽显闲适之情,非是刻意寻幽,而是心境使然,与万物共鸣。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寥寥数语,道尽超脱尘世之愿,松竹苍翠,直连云霄,此间心境,何求不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邻里和睦,分食共乐,新酿美酒,暖人心扉,生活之趣,莫过于此。

辛弃疾以词绘景,更以景寄情,展现了超脱功名束缚后,对简单、纯朴生活的无限向往。

读至此,不禁感慨万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渴望这样一方净土,让心灵得以休憩,重拾那份被遗忘的宁静与满足。

辛弃疾的《清平乐》,不仅是对山园景色的描绘,更是对心灵归宿的深情呼唤,引人深思,令人向往。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